地处祥云县禾甸镇东部的大营社区是国家级传统村落,有汉族、白族、彝族、苗族、傈僳族5个世居民族共735户3115人。这里山林广阔、风光旖旎、民族文化灿烂,拥有“哑巴节”与土陶制作技艺两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刺绣、面具等草根艺术,是远近闻名的民族文化艺术采风胜地。
近年来,大营社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加强党建引领,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深度融合,让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载体,促进各民族群众在现代化发展征程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共同体。
“我们大营每个民族有每个民族的节日,比如彝族的火把节、苗族的开山节等,我们都是一起过,白族的调子彝族人也会唱。”大营社区党总支书记王发先表示,大营社区依托赶灯会、土陶节、栽秧节等民俗传统节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文艺汇演中,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构建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作为国家级森林乡村的大营社区始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绿色发展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发展小葱、百合、中药材、猪、牛、羊、鸡等特色种植养殖业,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物质基础。目前,全村共有蚕桑3300亩,年产值达500万元;核桃5000亩,年产值达300万元;野生菌等林下资源产值达300万元。2021年人均纯收入约10000元。
据王发先介绍,大营社区按照“分级负责、网格管理”的原则,建立了村、组、党员中心户3级网格,及时排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团结稳定,提升人居环境,倡导移风易俗,走出了一条自治、德治、法治相融合的现代化治理道路。
相岭之间,禾水上下,偌大的舞台、新建的道路、各具特色的现代化的校园、交织的电网连着千家万户的心,也记录着大营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轨迹,让这朵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大山深处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