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1年年报披露已渐进尾声,险资四季度调仓路径也已基本确定。资本邦据choice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4月16日,共计162家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名单中出现了险资身影,合计持仓市值高达1.02万亿元,78只个股首次入围2021年四季度险资增仓名单。
而作为资本市场的长期投资者之一,险资在过去一整年投资收益情况也尤为值得关注。据A股五大上市险企年报披露,2021年,五大上市险企共计实现净投资收益5228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
在投资战略上,为应对2021年以来多变的资本市场环境,多家险企不仅纷纷采取了“哑铃型”资产配置方式;同时面对2022年的投资机会,亦有险企进一步表态称,从估值角度而言,权益市场已经达到了左侧加仓的条件。
四季度新晋个股78只,电器设备成热门行业
险资增仓情况方面,2021年第四季度,险资共计新晋个股78只,共计涉及申万一级行业(下称:行业)20个大类。
具体到单只个股变动情况上,万科A成为险资加仓幅度最大个股。年报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新华人寿旗下某个人分红型产品加仓万科A共计8162.31万股,从而挺进截至2021年末万科A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第九名。
而从万科A最新流通股名单还可发现,在2022年一季度,新华人寿该款产品对其又再一次进行了近9000万股的大手笔增仓。截至2022年3月30日,新华人寿上述产品已经持有万科A股票1.71亿股,高居万科A流通股股东第五位。
除被单家险资相中被豪掷上亿股外,报告期内,也有不少个股被多家险资共同相中。据资本邦统计,截至目前,共计10只个股新晋流通股股东中出现了两家险资的身影。
其中,险资对白云机场、明阳智能、时代新材和国电南自4只个股的合计加仓数量不仅均在1000万股以上,且白云机场和时代新材两只个股险资股东中均出现了中国平安旗下的平安安赢股票型养老金这一产品。
年报显示,2021年四季度,平安安赢对白云机场和时代新材分别增仓1803万股和852万股,相继挺进以上两只个股前十大流通股股东第四名和第五名。
前五大加仓热门行业中,电器设备类新晋个股最多,化工行业股份数量加仓则最大,仅远兴能源一只个股便被太平人寿旗下一分红型产品加仓5000万股。而电器设备行业险资新晋个股11只,明阳智能、中国西电、国电南自以及金风科技四季度均被加仓1000万股以上。
化工行业和电子行业均新晋10只个股,且各自有3只个股均为泰康人寿所相中。其中,化工行业新晋个股为云化天、川恒股份和卓越新能;电子行业则包括同兴达、杰普特和鼎阳科技。
此外,机械设备和公用事业也各有6只新晋个股。
从险资减仓情况来看,2021年第四季度,险资减仓幅度最大的前五个股中银行股占据四席,且多笔减持出自中国人寿之手。
其中,农业银行减持幅度最大,2021年四季度,中国人寿减持农业银行高达3.62亿股;邮储银行被中国人寿减持2.08亿股,位居第二。
杭州银行则被中国人寿和太保寿险分别减持了4194万股和3164万股,位居第三;工商银行位居第四,期内被中国人寿减持3231万股。
不过,尽管有4家银行遭到险资减持,但仍有8只银行股的险资持仓未发生变化。
且从险资持仓市值来看,在剔除掉中国人寿集团对中国人寿的持股以及中国平安对平安银行的持股后,截至2021年四季度末,前十大险资重仓个股中,共计7家银行股入围前十。险资对其合计持仓市值高达1816.36亿元,在当前险资总持仓中占比超过70%。
五大上市险企2021年净投资收益合计突破5000亿元
2021 年,在我国资本市场波动加剧以及市场利率明显下行等影响下,险资在权益市场上的资金运用难度明显增大,而这从五大上市险企2021年的投资收益率变化上也可窥见一斑。
截至2021年末,从净投资收益率角度看,A股五大上市险企中,仅中国人寿的实现了同比增长,其余四家机构均存在一定程度下滑,但下滑程度均在0.5个百分点以内。
其中,中国人保的净投资收益率最高,为4.8%;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年内实现净投资收益率为4.6%和4.5%。
中国人寿较2020年同比提升0.04个百分点至4.38%;新华保险虽然净投资收益率最低为4.3%,但总投资收益率却位列五大上市险企之首,达到5.9%。
此外,尽管净投资收益率出现一定下滑,但五大保险公司的净投资收益均较2020年实现了增长,多家机构的同比增长率超过6%。
截至2021年末,五大险企净投资收益合计数突破5000亿元大关,达到5228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其中,中国太保同比增长率最高得到了8.8%;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的净投资收益规模则分别达到了1887.70亿元和1668.51亿元。
“哑铃型”投资策略成2021年险资共识
具体到投资战略上,各家如何在风险波动加剧的情况下取得上述成绩,从年报以及此前各家的业绩发布会上的高管输出来看,五大机构几乎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哑铃型”投资战略。
根据公开定义,所谓“哑铃型”投资策略,即选取风格差异较大的两类投资产品进行组合,该投资组合兼具两类投资产品的优点,也同时能够回避某些市场波动带来的损失。
据悉,这一投资策略最初被多运用在债券投资中,由于它重点持有短期和长期的债券,而不持有中间期限债券,因此呈现出两头集中的分布,这一分布形态酷似哑铃,因此被称为“哑铃型”资产配置。
回到险资对这一投资策略的的运用上,在2021年年报中,中国太保表示,为应对市场利率持续走低以及信用风险事件频发带来的挑战,中国太保坚持执行“哑铃型”资产配置策略:一方面,加强长期利率债的配置以延展固收资产久期,加强对再投资风险的管控;另一方面,适当增加包括未上市股权在内的权益类资产配置以提高长期投资回报。
与此同时,在今年的业绩发布会上,中国平安首席投资官邓斌也提到,中国平安投资资产配置为“双哑铃”结构。
其中,大哑铃的一段是大量的长久期利率债,另一端则是风险资产,包括不动产以及权益类资产。此外,据邓斌介绍,在风险资产中,中国平安又进一步配置了一个小哑铃,一端是高分红的稳健型价值投资,另一端则是追求增长型的配置。
此外,从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三家的2021年投资战略表述上可以发现,虽然三家未明确提及“哑铃型”投资这一概念,但在实操层面却同样是贯彻的这一投资理念。
例如,中国人保年报指出,2021年,面对低利率环境和权益市场震荡下行的不利影响,集团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做好资产配置动态调整。债券投资抢抓长债配置时机拉长久期,不断缩小资产负债久期缺口;权益投资精选赛道,积极把握结构性投资机会,加强业绩对标和策略对标,同时积极开拓新的收益增长极,投资收益来源更为多元化。
中国人寿年报透露,2021年,公司一是把握上半年利率相对高位的窗口期,以利率债为主加大长期限资产配置力度,进一步收窄久期缺口;二是审慎控制公开市场权益风险敞口,降低组合波动,锁定收益;三是加大另类投资模式创新,推进前瞻性行业布局,构建多元投资组合。
发挥“压舱石”作用,险资表态2022年增配权益市场
“2022年年初以来,全球主要资本市场均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国内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这样的内外部环境下,一季度国内资本市场难免也承受了较大压力。”在谈及对于2022年的资本市场看法时,中国人保执行董事、副总裁、董事会秘书李祝曾在业绩发布会上这样分析。
不过,具体到2022年的权益市场投资,李祝又进一步指出,“市场短期正处于筑底阶段,中长期的配置价值已经显现。3月16日金融委会议释放了积极信号,扭转市场的悲观预期,市场信心正在逐步恢复。”
据悉,在此次金委会之后,银保监会也进一步鼓励保险机构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丰富保险资金参与资本市场投资的渠道,鼓励保险公司组合类资管产品发行力度,加大对股票、债券类资产的配置。
在此之下,上市险企在业绩发布会上也相继做出表态。
中国人保表示,2022年,中国人保将在风险可承受的范围内,权益投资围绕着战略资产(SAA)配置中枢,在估值相对低位来主动提升权益配置的比例,积极开展再平衡的操作。
中国太保也表示,市场的调整带来更多的是风险释放以及长期投资价值显现。在权益投资方面,中国太保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还有一定提升空间。
中国人寿更是指出,从估值的角度,经过前期调整,当前权益市场的估值已经落到了长期中枢之下,配置价值在慢慢显现。且从股债的配置价值上,也能发现权益投资的这种长期价值。对于长期投资而言,从估值的角度已经达到了左侧加仓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