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注股市的朋友,一定会对德方纳米格外上心。因为该企业自去年提出定增计划,耗时半年多终于在近日尘埃落定。
6月9日,德方纳米宣布定增发行价为255元/股,募集资金高达32亿元。当日,德方纳米成为股市“当红炸子鸡”,收盘价飙升到345元/股。不得不说,磷酸铁锂市场的强劲上升势头,让行业龙头企业德方纳米在股市上也风生水起。从长远来看,随着此次募资项目进一步为企业扩充产能,德方纳米这个产业巨头还将继续被各方看好,并持续为投资者看好。
各大投资机构一致看好
虽然说德方纳米此次定增发行价格是基准价格的1.25倍,但“溢价发行”依然没有阻挡各大投资机构的抢购热情。从企业发布的发行报告书来看,最终有16家大型机构获得定增股份。其中,大家耳熟能详的国际大牌投行,就包括了摩根大通证券、摩根大通银行、瑞银、麦格理银行、HHLR管理有限公司等,另有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华夏基金、海富通基金、前海万利等行业巨头。最终,获配金额最高的是前海万利,合计出资10亿元,获配392.16万股股份。
与此同时,在这场定增发行中分得一杯羹的机构,其获配金额基本都在亿元以上,也让德方纳米不出意外迅速募集到上限资金32亿元。各路资本之所以一致看好德方纳米,与该公司及其所代表的板块近期在二级市场走势不无关系。因为锂离子电池材料行业近两年热度不减,直接带动了产业链相关企业集体爆发。由于德方纳米是一家专注纳米材料制备技术开发的产业化龙头企业,而锂离子电池材料是其经营主业,受到动力储能电池、新能源汽车等热门产业链的供需影响,德方纳米的纳米磷酸铁锂等磷酸盐系正极材料价格水涨船高,公司股价在证券市场上表现也因此可圈可点。
业绩表现十分抢眼
自2019年登陆创业板以来,德方纳米作为磷酸铁锂巨头的市场地位越发稳固。尤其是近两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增长速度并没有减缓。根据德方纳米今年公布的2021年财报显示,去年公司营收为48.42亿元,同比增长高达413.93%。与此同时,公司在国内磷酸铁锂企业中市占率也达到20%,继续稳居三甲行列。今年一季度,德方纳米继续保持高歌猛进的发展态势,随着疫情好转,公司的营收也再创新高。其一季报显示,营业收入为33.74亿元,同比增加561.88%!
业绩的突飞猛进,主要得益于德方纳米主营业务的稳定。以2021年营收结构来说,其纳米磷酸铁锂收入就高达48.10亿元,同比增长430.09%,占整体营收的99%以上。尤其是受到新能源与储能市场的利好消息影响,德方纳米同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等巨头企业的合作越来越深入,甚至通过合资办厂进一步满足动力和储能市场需求。在技术领域,德方纳米拥有行业领先的液相法工艺,可以在保证产品性能的前提下控制成本,因此在竞争赛道更具优势。
进一步抢占核心市场
据德方纳米公告显示,此次定增发行的募集资金依然会围绕主营业务展开,扩充产能成为核心目标。其中,32亿募集资金中将有23亿元用于年产11万吨的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一旦该项目建成投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升。
据介绍,自去年以来,德方纳米针对市场新需求一直在升级优化产业链。募资投产的新项目不仅是对产能的扩充,也是对产品线的升级优化。按照该公司的介绍,该项目生产的产品是纳米磷酸铁锂升级产品,更具性价比优势,这也是公司产业计划转型的体现。因为近年来下游客户普遍需求高性能、低成本纳米磷酸铁锂产品,公司及时做出调整,通过对产业项目的扩容提升进一步满足市场。
据德方纳米的年报数据显示,去年公司的纳米磷酸铁锂产能为15.5万吨/年(其中正极材料产量为9.83万吨)。此前,德方纳米就与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企业合资办厂,目前德枋亿纬项目和宜宾德方时代项目都处于建设阶段。随着11万吨的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加入,公司的市场供应能力将实现质的飞跃。按照企业评估,德方纳米的磷酸铁锂产能将很快突破33.5万吨/年。
从整个行业赛道和产业链来看,受到国际市场供需失衡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本土整车企业、动力电池企业开始追求高性价比电池产品,而磷酸铁锂电池除了具备这些要素之外,还拥有高安全性和长循环寿命等优势,因此产品出货量近年来有望持续稳步增长。行业统计数据显示,自2017年以来,我国磷酸铁锂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8.8%。去年,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为70GWh,增长率为159%,其中磷酸铁锂路线占比就超50%。而在国内市场,磷酸铁锂路线的占比更是高达98.5%。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如今的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已经全面超越三元电池,成为新的市场刚需。
和其它产业相比,磷酸铁锂行业产品毛利率相对较低,薄利多销是相关企业的主流趋势。作为行业老牌企业,德方纳米在技术、成本上的深耕已经走在行业前列,在此基础上通过募资计划大幅度扩充产能,可以充分借助磷酸铁锂的大宗商品属性,进一步与产能、资金和市场赛跑。
展望未来,在市场资本加持下,德方纳米也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地位,甚至在未来参与到更大的国际市场竞争,实现营收业绩和品牌价值的双重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