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

到2025年: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省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

时间:2022-09-05 10:40:08       来源:都市时报

9月2日,省政府公布的《云南省“十四五”产业园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提出:构建“一核、一带、多点”园区发展空间布局,统筹园区产业布局,完善管理机制、突出创新驱动、推动绿色发展、强化招商引资等6项任务,将园区打造成为产业强省的主引擎、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创新驱动的引领区和高水平营商环境的示范区。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数量力争达到5个

《规划》提出了发展目标,到2025年,力争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省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园区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培育打造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园区12个,其中超2000亿元5个,超5000亿元2个。工业企业数量、上市企业数量实现翻番。新增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到2025年,园区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产业分工明确、产业链互补的特色产业集群基本形成。各园区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的60%以上,主导产业在国内和国际产业链中竞争力显著增强,链主企业成为细分领域或行业的“领头羊”。产业、产品高端化发展成效明显,中国绿色铝谷、光伏之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有色金属等重点产业全产业链格局基本形成。树立“以亩产论英雄”导向,国家级、省级园区亩均营业收入分别不低于600万元、400万元。

到2025年,创新发展能力稳步提升,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数量力争达到5个,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翻番。新增国家级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50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2%以上。

初步构建起园区绿色低碳发展格局,建成一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循环化改造园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绿色园区以及省级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区。完成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等重点减排工程,园区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水耗逐年下降,污水集中治理率、固体废物综合处置率均达100%。

到2025年,以国家级园区为带动,全面提高园区对外开放水平。边(跨)境经济合作区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左右。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取得实效,国际产能合作取得重大突破,园区产业联动和协同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园区组织管理、规划编制、监测评价等体系全面建立,与园区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机制不断健全。“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投融资水平不断加强,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以昆明市为龙头

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

在发展布局方面,《规划》提出:构建与全省区域经济相协调的“一核、一带、多点”园区发展空间布局。

“一核”以滇中城市群(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州以及红河州北部7县市)园区为载体,发挥人才、科技、市场、资本等要素集聚优势,以昆明市为龙头,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导向,围绕把新材料产业打造为千亿级新兴支柱产业目标,大力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稀贵金属新材料、光电子微电子及半导体新材料、新能源材料,统筹布局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加工、卷烟及配套、电子信息等产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推动产业向精深加工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数字经济,壮大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创业创新高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成为全省工业发展核心增长极,助推滇中崛起。

“一带”依托8个沿边州、市(保山市、普洱市、临沧市、红河州南部6县、文山州、西双版纳州、德宏州、怒江州)园区,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构建全省开发开放发展带。

“多点”以昭通、大理、丽江、迪庆等州市的园区为支撑,结合地区特色,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围绕以绿色硅、绿色铝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以及生物医药、化工、绿色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等产业,推动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全省工业发展重要支撑点。

同时,坚持全省“一盘棋”统筹布局,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包括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绿色食品加工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化工产业、卷烟及配套产业等7大产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配套、集群化和全产业链发展,优化园区重点产业布局。

新增国家级和省级

工程研究中心50个

《规划》明确:完善管理机制、突出创新驱动、推动绿色发展、强化招商引资等6项任务。

在增强园区创新能力方面,到2025年,新增国家级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50个,全省园区实现省级及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全覆盖。到2025年,力争在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加工等产业领域形成一批领先技术。到2025年,每个重点行业至少有3—5名国内行业领军人才。

在加快园区绿色发展方面,确保固体废物综合处置率达到100%。强化化工园区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确保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100%。实施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绿色园区等创建工程,到2025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全部建成国家级绿色园区。

到2025年,建成10个以上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示范效应的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区。探索建设零碳产业园区;具备条件的省级以上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

标签: 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区 零碳产业园区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