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漫怒江,绿意依旧,沿着峡谷逆流而上,山涧箐沟旁,赭红的果子点缀其间,一条“草果长廊”盘踞山峦,蜿蜒数百里,同怒江争流,奔涌向前。
国庆当天一大早,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孔当村腊配小组村民孔剑伟就穿上独龙坎,打开电视收看升旗仪式。窗外,横跨独龙江两岸的彩虹桥红旗飘扬。远处,万亩草果地连片成林,一片红火,丰收在望。“红彤彤的草果,带给我们红火的日子。”孔剑伟兴奋地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立足独特的峡谷地形和生态优势,坚持把以草果为代表的绿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主打产业来发展,推动实现草果产业“爆发式”发展。
截至2021年底,怒江州草果种植规模已达111.45万亩,占全国草果种植面积的55.7%、全省种植面积的66%;草果综合产值达13.2亿元,成为全国草果核心主产区和云南最大的草果种植区。草果产业覆盖泸水市、福贡县、贡山县3县市,直接带动4.31万户农户人均年收入增收2000元,覆盖16.5万人增收致富,堪称当地带动力最强、辐射面最广、贡献率最大的支柱产业。
草果红了
怒江两岸日新月异
每年的10月至11月,是怒江大峡谷山林最美、最热闹的季节。
“下面的人注意啦,草果下山啦!”随着福贡县马吉乡马吉米村桥马嘎村小组村民普友博一声吆喝,两袋100公斤重的草果在“滋滋”的声响中,通过高空“草果溜索”溜下高山,装车外运。
“溜索”曾是怒江州境内群众出行的重要方式,如今,145座各式跨江桥梁横架于怒江、澜沧江和独龙江之上,难以跨越的天堑成为通途。而溜索摇身一变,成为草果种植户的好帮手,见证着另一段令人欣喜的历史开端。
不仅是桥,随着美丽公路的开通,越来越多的客商也寻香来到怒江。
“现在家家户户都在种草果,一到采收季节,来自广西、四川、甘肃等地的客商直接到村里收购,公路上排满了车,相当壮观。”贡山县普拉底乡其达村的种植大户余学明满脸自豪地说,党和政府非常支持草果产业发展,挖了草果路,修了草果桥,架了草果溜,草果出山路越来越宽。拥有450亩草果地的余学明是怒江州有名的“草果王”,去年种植草果的收入达50万元。
以前,其达村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姑娘们都不愿嫁进来。
如今,其达村草果红、村寨美、日子甜,人均收入在怒江名列前茅,家家住新楼,户户有小车,十里八乡的姑娘们争着嫁过来。
美丽公路、水利设施、田间生产便道和入组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大幅提升,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等惠民行动的全覆盖,让怒江群众参与草果产业的热情十足。怒江草果产业驶入“高速路”,沿边3县市的116个村委会(社区)草果满山,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
峡谷绿了
生态经济互促共进
山高谷深、耕地稀少、气候湿润是怒江的标签。凭借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双雨季”的独特优势,怒江成为草果最适宜的生长之地。“草果其实是一种比较娇气的作物,它喜欢河沟地带,对海拔、温度和湿度有着苛刻的要求。”怒江绿色香料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杨毅说道。
近年来,怒江州大力推进怒江、澜沧江“两江”流域生态修复,完成人工造林172.06万亩、封山育林35.75万亩、退耕还林53.43万亩,以及30万亩“保生态、兴产业、防返贫”生态建设巩固脱贫成果行动。怒江两岸生态屏障得到良好保护,树木参天蔽日,森林覆盖率高达78.9%,给予草果最佳繁衍之地。为此,云南中医药大学教授杨耀文还就“为什么怒江的草果更香”开展了专题研究。
草果产业,是怒江州在良好生态与产业发展间找到的一条较优路线,是保护自然与富民利民的双向奔赴。
怒江州先后制定了加快草果产业发展的意见、草果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草果产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以绿色引领、科技支撑、精深加工为主要举措,构建草果产业高质量发展长效机制,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写在峡谷大地。
2016年,怒江草果产业发展研究所成立;2019年,怒江绿色香料产业研究院成立。由专业技术人员专项从事草果生产科技示范推广,着力提升群众的草果种植管理水平。
又到一年的草果加工季节,怒江大峡谷农副产品加工交易中心内,鲜果收储和加工中心均已准备就绪,等待大批鲜果下山。
加工中心有全国第一条全自动化、高技术标准、高质量标准的草果电烘烤加工生产线,能对进料速度、烘干温湿度进行梯度设置和实时监测,彻底实现了怒江草果由原始的自然晾晒、煤炭烘烤的粗加工向电烘烤的绿色高效转变。
逐年提升,逐年增效,怒江两岸的绿水青山成为了怒江人民的“绿色银行”。
产业强了
发展可持续性提升
10月1日,在第三届“怒江草果文化周”活动现场,浙江现代中药与天然药物研究院、中科未莱科技有限公司、云南世纪华宝医药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与怒江州签订了草果产业相关合同,赋予怒江草果精深加工、产品研发等方面更多动能,将原料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
目前,怒江州已注册了“天境怒江”等39个草果商标,研发出了草果酱、草果酒、泡草果、草果料包等8个系列35款“草果+”产品。
希望在山,希望在林,怒江以实践证明林下经济小产业也可以做出大文章。
1975年,普卖付在泸水市蛮英村小横沟中药场试种下了第一株草果苗,此后的40多年里,草果成为了怒江打赢深度贫困脱贫攻坚战的“攻城槌”,更是当前乡村振兴工作的主力军,未来,还将成为怒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顶梁柱。
在福贡县鹿马登乡亚坪村,国家草果种质资源苗圃项目建设正酣。在这个距离中缅边境线直线距离不到5公里的边境村内,将落地一个集科研配套及科技培训综合服务区、优良品种种子种苗繁育区、优良品种选育试验区、种质资源核心保存区、优良品种展示及生态种植示范区的高标准国家草果种质资源苗圃项目。目前,在全省范围内已收集到草果种质资源118份。
“除了存良种、育优苗,我们也关注着草果的‘前世’。”杨毅介绍,绿色香料产业研究院还启动了草果全基因组测序计划,历时1年零3个月,成功完成草果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并绘制了精细图谱,为草果提供了“身份证”。草果基因图谱的确定,对后续精准育种、病虫害防治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同时,绿色香料产业研究院联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等多家院所高校,合作开展技术攻关,先后总结推广10多项有效经验技术。
推进“怒江州20000亩草果提质增效示范样板基地建设”、完善绿色香料产业园区功能、塑造以草果为核心的怒江香料文化正如火如荼开展中,怒江州探索草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第一步已经迈出。从零星种植到规模化种植,从销售原料到研究种质资源、改良加工模式、研发精深加工产品,从怒江辐射全国,草果产业链不断延伸。
今年,怒江州启动实施草果产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推进草果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强化科技引领,加强种源、种植、采摘、加工各环节技术攻关,大力发展精深加工,让种植户获得更多收益。
“到2024年,我们争取鲜果年产量达10万吨以上,综合产值达20亿元以上。”杨毅说,到那时,红彤彤的草果将飘香万里,共同富裕的道路将更加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