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

职称不再困于论文 让中小学老师“拼真章”

时间:2022-12-23 09:38:59       来源:北京商报

人社部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其中涉及中小学老师职称评审的改革方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该通知要求,卫生、工程、艺术、中小学教师等实践性强的职称系列不将论文作为职称评审的主要评价指标,评价标准中不得简单设立论文数量、影响因子等硬性要求。

一级、二级、三级、高级、正高级……如同农业、医疗、律师等很多行业,职称评审在教育行业占据重要位置,甚至由于行业特殊性,职称与教师的工资待遇、岗位职级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因此,长久以来,教书育人本质工作之外,为了提升个人能力,也为了谋好个人生计,评职称是每个教师通常会付诸努力的事情。


(资料图)

而传统标准上的教师评职称,论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相比大学老师两手抓的教学和科研,中小学老师“教学为主”的特色更为纯粹。虽然也有中小学甚至幼儿园老师对学术和科研兴致不减,毕竟只是少数。不夸张地说,除却小部分学校管理者,大多数中小学老师90%以上精力都是教学,都是讲学为主的教育实践。

既然老师与老师有差异,评职称就不能一概以论文定高低。

现实局面是,受论文的限制而无法评定更高职称的中小学老师不在少数。长久于此,中小学老师评职称的论文刚性需求和较弱的论文撰写能力不对等,加上形形色色期刊杂志的商业助推,就会滋生灰色产业链,不乏“代写代发一条龙”的造假行为,伤害了有志于学术研究的同行,即便“短期受益”的当事老师,一旦需要职称晋级,也陷入了“一个谎言要用另一个谎言圆”的利益泥沼。

备课、授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学习培训……中小学老师的日常,不是上课,就是在上课的路上。而疫情以来,网课模式之下,制作课件、学习网授,全天在线,忙个不停。

如果能在职称评审维度给中小学老师“减负”,少花点时间在论文上,让老师专注于教学,无疑也是给整个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

破“四唯”、立“新标”,是国家为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制定的一揽子人才激励方案的突破口。在教育领域,在中小学老师维度,教学实践是最好的能力证明,教学创新是更好的职称评审标准。

面向未来,弱化论文在职称评审的权重只是第一步,举一反三,破解职称评审“一刀切”、简单化等问题,政策制定和落实层面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比如,如何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建立体现职业道德、专业能力、技术水平、创新成效等多维度的职称评审标准,是人社、教育部门需要联合考量的方向。

实际上,今年9月,人社部、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就提出,中小学教师岗位等级设置划分为高、中、初级,不再在国家层面对高、中、初级岗位结构比例做统一规定,而是授权省级人社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分学段、分类型科学设置教师岗位结构。

论文多不代表好老师,好老师可以没论文,对于中小学老师,这是好事。

标签: 职称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