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3月8日讯(记者 李春晖)过去五年我国实施了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直击经营主体的痛点和难点,助企纾困效果明显,对稳住经济大盘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于减税降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作出部署,提出“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年税费优惠政策如何完善?哪些该延续?哪些该优化?中国网财经采访了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泽彩。
“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如何操作?
对于今年的税收优惠政策,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明确具体的减负规模,而是提出“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这是出于何种考量?现行税费优惠政策中哪些该延续、哪些该优化?
王泽彩表示,考虑到国内外复杂形势演变和超预期不确定性,今年税收支持政策必须兼顾助企纾困需要和财政承受能力,在做好上年税费政策综合绩效评估基础上,科学确定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的“延续清单”和“优化清单”。
他建议,一方面,持续放大减税降费政策效应,直击市场主体痛点、难点和堵点,努力实现“放水养鱼”、“水多鱼多”、“水深鱼大”良性循环。现行税费优惠政策中,探讨延续或扩大增值税留抵退税范围、小规模纳税人继续免征增值税、实施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缓缴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保证金、减征部分乘用车辆购置税、降低或减免租用行政事业单位用房租金等可行性。
“当然,落实、落细、延续现有税费优惠政策,必须坚决打击偷税漏税骗税行为,遏制部分基层政府和行业乱收费、乱罚款现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他补充道。
另一方面,王泽彩建议,贯彻优化税制结构部署要求,增强税费优惠政策的精准性、针对性,尤其要突出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业户以及特困行业的支持,着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提升创新能力。
例如,探讨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持续加大创新激励力度;适当扩大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征税范围,完善专项附加扣除项目,构建有利于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所得税政策;稳步推进增值税进项、销项制度改革,畅通环环抵扣链条;优化留抵退税政策条件和执行机制。同时,坚决杜绝虚开增值税发票、骗取退税的违法犯罪行为。
赤字率、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这样设定有何考量?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其中,赤字率“拟按3%安排”,比去年提出的目标高了0.2个百分点,但没有超出“3%安全线”。
欧盟的“马约”将赤字率不超过3%、负债率不超过60%作为“安全线”。在疫情之前的数年,我国赤字率基本都设定在3%以下。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面对疫情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各界普遍认为“3%”当破则破。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赤字率提出“拟按3.6%以上安排”。2021年有所下调,提出“赤字率拟按3.2%左右安排”。2022年赤字率再次下调至“3%安全线”以下,设为“拟按2.8%左右安排”。从过去五年情况来看,五年总体赤字率控制在3%以内,政府负债率控制在50%左右。
王泽彩表示,今年赤字率设定略高于去年,体现了“加力”的政策取向,财政政策持续扩张发力,为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注入更多确定性,助力经营主体恢复信心和积蓄能量。
对于赤字率未超过“3%安全线”,则体现出“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的原则。王泽彩认为,今年中央本级按3%赤字率安排预算,已经能够有效保障重大决策部署的财力所需,促进全年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在财政政策工具中,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比过去几年设定的目标都要高。
王泽彩认为,这个规模的确定主要考虑以下两个因素:一个是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二个是应对经济复杂形势和宏观调控的需要。
“今年我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和宏观调控政策持续稳定,有利于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目标的实现。”他表示,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今年我国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及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就必须持续加大宏观政策的跨周期和逆周期调控力度,促进“强链、补链、延链”,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