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了近期备受关注的物价数据。4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1%,环比下降0.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3.6%,环比下降0.5%。整体来看,价格仍呈低位运行态势。
这一现象值得担忧吗?多位专家向中新社记者表示,当前物价下行主要是高基数扰动下的回落,是阶段性、暂时性的,对此要客观理性看待、全面准确分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丽岩解释说,在中国CPI中,食品和能源权重较高。去年同期因乌克兰危机导致的能源和粮食高基数,使得数据上显得今年物价涨幅低。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恢复乏力,国际流动性收紧,国内外市场联动性较强的大宗商品价格下行;从国内看,春节过后食品价格出现季节性回落,多重因素叠加导致物价暂时处于低位运行态势。
分析4月份物价数据,这种扰动颇为明显。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分析预测处处长张学武介绍,受输入性、季节性因素及高基数效应等影响,当月鲜菜、汽柴油、燃油小汽车价格同比回落较多,三项价格合计影响CPI下降约0.9个百分点,是当月CPI低位运行的主要原因。但与此同时,4月份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7%,涨幅与上月持平,依然保持稳定。
4月份PPI有所下降,亦存在类似原因。张学武表示,这主要由于去年国际局势紧张导致高基数效应、美欧央行持续加息导致经济增速放缓,以及部分主要发达经济体金融风险外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偏弱运行,并对中国产生输入性影响。
这种物价阶段性下行还会持续多久?专家们提醒,分析物价不只要看当月的“形”,更要综合看季度和年度的“势”。
一方面,当前影响中国物价的国际地缘政治、行业政策调整等阶段性、输入性以及高基数因素,后续料将逐渐减弱。比如,猪肉价格较低主要由于供应周期性增加叠加消费季节性偏弱,预计下半年将逐步回升;燃油汽车价格下降则主要是行业优惠补贴政策到期和排放标准调整、汽车企业降价促销等阶段因素。
另一方面,当前中国需求较快恢复,经济总体回升向好,为物价持续稳定运行奠定基础。张学武指出,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加快1.6个百分点,今年“五一”假期旅游消费复苏势头亦十分强劲。展望后期,随着中国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市场需求稳步回暖,基数效应逐步减弱,物价运行有望回升至合理水平。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王远鸿表示,经测算,中国CPI和PPI涨幅年内低点在二季度,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和基数效应减弱,二者涨幅在三、四季度将逐步走高,全年物价呈V型走势。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市场对物价低位运行讨论有所增多,甚至出现担忧所谓“通缩”之声。分析认为,其本质上是对中国经济复苏成色及后续宏观政策趋向的高度关注。
“中国经济产出缺口在缩小,决定了不会出现通缩。”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晋斌对此并不担忧。他分析称,关于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测算多在5%至6%区间,而一季度中国GDP增速为4.5%,产出缺口在收敛。虽然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指数低于临界点,但生产指数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上,表明制造业生产保持扩张。目前首先需要提振终端需求,带动产出缺口持续收敛。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亦认为,当前物价低位运行是经济恢复期的正常表现。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政策效力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结合起来,但不能因为物价阶段性走低,就搞强刺激政策。政策强刺激如果没有实体经济需求的支撑,只会演变成“金融空转”。
在郭丽岩看来,当前,中国经济“稳”的基础牢、“进”的势头足,内生动能不断增强,供需双侧回复趋向均衡,尤其是接触式服务消费明显回升,带动就业与收入增加,经济向上向好态势将逐步在物价上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