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近日负电价备受关注,事实上,这表明电力市场化改革迈出了一大步。“五一”期间,山东电力现货市场实时交易电价大幅波动,多次出现负电价,甚至刷新了国内电力现货市场负电价持续时间纪录。对于负电价,很多人不理解,甚至认为是市场机制失灵了。实际上,通过竞价产生的负电价给出了有效的市场信号,对我国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如期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负电价是指市场中的电力价格低于零。它意味着,发电企业在销售电力时,不仅赚不到钱,反而要给电网企业或者电力用户支付一定费用,吸引他们将多余的电力消纳掉。
负电价并不是什么新鲜事。2019年12月,山东电力现货市场出现了每兆瓦时-40元的价格,这也是国内首次出现负电价,随后几年内负电价又频繁出现。负电价也并非我国独有,早在2007年,为探索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德国电力日内交易市场首次引入负电价。此后,奥地利、法国、瑞士陆续引入负电价。
负价格也不是电力行业的“专利”,原油、天然气甚至洋葱等商品都出现过负价格。2020年3月,美国怀俄明州沥青酸油曾出现负报价,生产商支付费用请人运走以减少储量。2019年3月,美国西得克萨斯州出现了天然气价格跌至负值的情况。1956年3月,美国市场上洋葱出现负价格,农民被迫支付费用处置堆积的洋葱。出现负价格的商品,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生产设备启停成本较高、储存和运输不便。
由于电力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商品,看不见也摸不着,且难以大规模储存,其生产、流通及消费几乎是瞬间同步完成的,电力供需必须保持实时平衡,否则可能出现系统风险。随着“靠天吃饭”的新能源大量并网,想要维持这种平衡越来越困难。一天中新能源发电量较大的时段,往往用电需求不足,而一些新能源企业发电享受政府补贴且发电边际成本较低,就会选择报负电价的方式来确保发出的电量可以上网,从而促进新能源消纳。对于煤电、核电等传统机组而言,短期启停成本较高、损耗大,为了维持机组正常运行,只能倒贴钱买需求。
当电力市场引入负电价机制后,随着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出现负电价的概率就会大幅增加。负电价的背后,是电力市场在通过“看不见的手”优化资源配置。虽然负电价的影响还有待观察,但负价格带来的电价波动范围扩大,将对发电端和需求端都形成一定的激励。在发电侧,有助于纠正盲目的电源投资,电力现货市场中各类电源的市场表现,最终会以价格的形式反馈出来,为电源投资提供经济性参考,方便科学决策优化电力结构,而不是简单拍脑袋就提出装机规模。同时,还将引导企业加大储能设施建设力度,提升既有储能设施利用效率,激励火电企业进行发电设备灵活性改造,更好地匹配电网需求和新能源的不稳定性,而不是简单地抱怨“弃风弃光”。
在用电侧方面,会激励电力大户改变用电模式,错峰进行生产活动,并主动优化生产工艺降低能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最终提升社会总效能。从更广阔的电力消费层面看,将增加电力消费侧的整体弹性,释放需求侧响应、虚拟电厂等技术应用以及售电公司的潜在价值,通过增强电力需求灵活度,来解决电力系统中短期供需波动的问题,提高电力投资的经济性。
为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我国要推动建立新能源占比不断提升的新型电力系统,同步加强电力输配网络和储能设施建设。面对更为复杂的新型电力系统,如何合理高效地调配各类电源资源,需要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电力价格的机制。
我国自2015年开启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以来,完善电力市场建设就一直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其中价格机制又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山东省是全国首批8个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之一,负电价的出现意味着改革离市场化更近了一步。我们在看到负电价展现市场力量的同时,也应看到一些国家在电力市场化改革中出现了电力供应紧张、电价快速上涨的问题。因此,在市场化改革向全国纵深推进的过程中,还是应该分阶段、分地区循序渐进地推动,做到与承受能力相匹配,逐步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电力市场,完善市场规则和监管机制,确保能源转型安全可靠可负担。(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王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