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 >

云南:到2025年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数保护率达85%

时间:2022-08-11 13:29:13       来源:都市时报

构建促进物种迁徙和基因交流的生态廊道,加强亚洲象等珍稀濒危特有动植物、旗舰物种和指示物种保护管理,开展外来入侵物种普查……8月10日,省委、省政府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云南省制定加快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法规、构建完备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体系等8项任务,到2025年,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数保护率达到85%,95%的典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

到2025年

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数保护率达85%

《意见》明确,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确保重要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生物遗传资源得到全面保护,不断提升“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影响力,守护好我国重要生物多样性宝库,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到2025年,构建全省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和相对稳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占全省面积比例达到14.5%,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5.7%,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80%,湿地保护率达到60%,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数保护率达到85%,95%的典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金沙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有所改善,生物遗传资源收集保藏量保持在世界前列,初步形成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机制,基本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监测体系。

到2035年,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监测体系全面完善,形成统一有序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全省森林、草原、荒漠、河湖、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状况实现根本好转,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7%,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83%,湿地保护率达到65%,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占全省面积比例达到18%以上,典型生态系统、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得到全面保护,金沙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显著改善,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可持续利用机制全面建立,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公民自觉行动,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努力争当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排头兵。

构建促进物种迁徙和基因交流的生态廊道

加快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法规方面,研究推进生物安全、野生动植物保护、外来物种管理、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保护、生态廊道建设管理等领域法规规章的制定修订工作。

持续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方面,以滇西北、哀牢山—无量山、南部边境、滇东南喀斯特地区、干热河谷等区域为重点,因地制宜科学构建促进物种迁徙和基因交流的生态廊道,着力解决自然景观破碎化、保护区域孤岛化、生态连通性降低等突出问题。合理布局建设物种保护空间体系,重点加强亚洲象等珍稀濒危特有动植物、旗舰物种和指示物种保护管理,保护其栖息生境。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争取设立一批国家公园。实施自然保护地和城市绿地等提升行动。加强迁地保护,推进重要物种人工繁育和野化放归工作。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加强高黎贡山等区域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加快物种受损生境和栖息地恢复,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复原力,形成“三屏两带多点”及其他重要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格局。

开展外来入侵物种普查

构建完备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体系方面,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探索人工智能应用,推动生物多样性监测现代化。

着力提升生物安全管理水平方面,发掘、传承和弘扬民族生态文化,开展生物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获取和惠益分享试点,逐步建立管理制度。健全外来入侵物种联防联控部门协调机制,开展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完善外来物种入侵防范体系,加强农田、渔业水域、森林、草原、湿地、自然保护地等重点区域外来入侵物种的调查、监测、预警、控制、评估、清除和生态修复等工作,建立外来入侵物种信息发布制度。

创新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机制方面,构建高水平“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产业链。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产业,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科技项目,推动发展野生生物资源培育利用、生物质转化利用、农作物和森林草原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绿色产业。

争取在昆明设立永久性生物多样性论坛

加大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方面,建立亚洲象等重要保护物种栖息地变化及生态破坏定期遥感监测机制,将危害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破坏生态廊道等行为和整治情况,纳入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等专项行动。将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及责任追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参考,对造成生态环境和资源严重破坏者实行终身追责。

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持续加强与东盟、南盟、大湄公河次区域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交流合作,强化资源保护联防联控、生态廊道建设、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动植物疫源疫病防控、生态旅游等合作交流,增强伙伴关系认同,推动知识、信息、科技交流和成果共享,推广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功案例,提升国际影响力。

全面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参与方面,利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重要时间节点,进一步加大生物多样性相关法律法规、科学知识、典型案例、重大成果等宣传普及力度。积极争取在昆明设立永久性生物多样性论坛,推动COP15成果在云南落实落地。

标签: 绿盾自然保护地 生态廊道建设 外来入侵物种防控 动植物疫源疫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