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链 >

南宁五象新区多项举措推进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2-01-17 15:21:55       来源:广西新闻网

新闻发布会现场。广西南宁五象新区管委会供图

广西新闻网南宁1月13日讯(记者 罗晟 实习生 杨文公)1月13日,广西南宁五象新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会议重点通报2021年五象新区(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高质量发展情况。

2021年五象新区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坚持高品质建设,推进产城深度融合发展,新区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创历史最好水平,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新设立企业突破20000家,同比增长百分之两百,其中新设立外资企业同比增长百分之三百;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500亿元,在南宁市占比超过40%;2021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7.5%,年度环境空气质量位居南宁市各片区首位……五象新区产城融合步伐不断加快,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2021年,五象新区加强重大项目建设和投资,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51亿元,同比增长12%。大力推动区层面重大项目、广西“双百双新”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新开工中银金融中心、产投五象振邦产业园等65个项目。

针对重点目标企业,五象新区精准招引产业项目,引进落地金泰克半导体存储产业研发制造基地、金光集团App(中国)林务总部、百胜中国南宁智慧供应链运营中心、Smart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全球销售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和行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夯实了新区实体经济发展基础。

重大项目的顺利建设离不开用地的有力保障。五象新区不断加强和完善城市发展规划和建设,科学开展片区控规维护工作,有效保障优质产业项目用地需求。截至12月末,五象新区(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建成区面积达62.01平方千米,土地“招拍挂”出让收入占南宁市本级的一半,共获批27个批次(项目)。

开放创新不断深化

五象新区坚持创新为要,从聚焦产业发展、突出地方特色、强化系统集成、突出市场主体、释放改革红利五个方面推进改革创新工作,形成创新成果51项,出口生丝产品“注册登记+远程影像辅助检疫”监管模式改革等6项创新成果具有全国首创性。2021年五象新区创新指数在同批19个自贸片区中综合排名第4,较上年排名上升一位。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企业投资落户的重要一环。五象新区率先推出国内首个集“企业身份码”、企业开办事项“17合一”、企业登记智能审批、电子档案上链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惠企惠民一站通系统,实现企业开办审批服务智能化、自助化、无人化、无纸化,优化了营商环境。

同时,五象新区积极适应时代发展,将数字经济作为重点现代服务业之一。2021年五象新区数字经济发展增速连续两年超50%。截至目前,落户在新区的数字经济企业超3300家,聚集了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龙头企业。

相关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良玉大道、振邦路(全线)等10.5公里道路通车后,五象新区累计建成道路340公里,进一步提高了新区承载力。五象新区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善新区市政管网布局,完成玉洞大道等管廊项目建设45.6公里,累计建成综合管廊47.6公里;加快电力配套设施全面覆盖,推进220KV梁村变电站等一批电力项目建设投入使用。加快推进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哈罗礼德国际学校建成招生,一批中小学校项目和广西医科大学东盟国际口腔医学院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加快推进。

随着大气污染防治的深入实施,“五象蓝”品质持续向好。五象新区持续推进生态宜居环境建设,新区核心区建成广西首个国家级绿色生态示范区。2021年,新区PM10年均浓度为42微克/立方米,PM2.5年均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两项指标均为南宁市各片区最优。

广西南宁五象新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党政办公室主任吕曦表示,下一步,五象新区将深入实施指标体系、产业发展、开放创新、规划建设、项目投资、防范风险、投融资、产城配套、体制机制等十个扩量提质增速工程,推动新区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