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干净整洁、文明标语随处可见、市民有序出行……一幅幅美好和谐的景象正彰显着巧家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成果,印证着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的提升。
近年来,昭通市巧家县将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工作与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开展爱国卫生专项行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紧盯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全力推动硬件建设上台阶、软件管理上水平,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活品质和城市颜值不断提升。
自上而下:干群联动大合力
自国家卫生县城创建以来,巧家县围绕“精准施策、精心推进、精美打造、精细创建”的理念,牢固树立“全县一盘棋、部门一条心、上下一股劲”的思想,坚持“创建为民、为民创建”的原则,推行“网格化管理”,构建284个以城市、农村为基础单元的爱国卫生网格,35位县处级领导担任网格长靠前指挥,119家机关单位下沉网格、3000余名干部包保到点,对“创文”“创卫”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责任逐级压实。采取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实行目标管理,坚持“每日碰头、每周分析、按月调度”工作情况。通过随机明察与暗访等方式,全方位、无死角开展督查督导,及时交办存在问题,切实把责任落实到末梢。组织党员干部身穿红马甲深入网格区开展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文明劝导、氛围营造等工作,争做扮亮巧家美丽家园的倡导者、传播者、美化者、践行者和呵护者。目前,组建各级、各类志愿服务队上百支,实名注册志愿者近4万人。
同时,通过多渠道宣传,科学合理设置宣传栏、宣传标语,采取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和宣传手段,将“创文”“创卫”的重要意义、基本要求和群众参与方式等内容,宣传到机关、社区、企业、学校,宣传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全面推行村民“积分制”管理,“红黑榜”定期公示,常态化曝光“不文明行为”,引导全民参与、全民共建、全民共享,营造“人人参与‘创卫’,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社会氛围。
从粗到细:市容环境大升级
健全完善城区公共服务硬件设施。投入资金164亿元新建“一城三镇”8个移民安置区,使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7.96平方公里,723栋21057套移民安置房总建筑面积313.7万平方米,移民安置房变身为江景房,提升了城市品位。2020年以来,围绕市政道路修复、雨污分流改造、城市绿化等重点关键,投资4.5亿元实施城市升级改造工程,对11条主次干道和13条背街小巷进行地上、地下全要素升级改造;改扩建排水管网35公里、城区排水管网达67.9公里,采取“永临结合”的方式新建城中村、城郊接合部污水收集网管8公里。实施城市节点景观绿化10余处,打造口袋公园4个,增绿19万余平方米。消除公共旱厕56座,改扩建城市公厕43座,配套洗手设施422座,新建水平式压缩垃圾中转站4座,增设分类垃圾亭125座、果皮箱1500个、各类环卫车辆77辆,机械化清扫率由2018年的59%增至73%。新建临时停车场10个、农贸市场1个,完成城区污水处理厂和5个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市政基础设施功能更完善。
大力开展城区容貌综合治理,定期开展环境卫生“地毯式”大排查、“搬家式”大扫除,“搓澡式”搞卫生、“敲门式”大宣传、“拉网式”大清除。对广告牌匾、占道经营、“牛皮癣”小广告、“流浪犬猫”等集中攻坚整治,打造干净、整洁、清爽、亮丽、有序的市容环境,市容市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
由表及里:市民素质大提升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努力把“创卫”过程变成市民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不断提高全体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升城市的“精、气、神”。推动各窗口单位在“便民为民”“文明服务”上下功夫,以服务满足企业、群众需求为主导,推进行业规范服务达标,促使窗口行业的服务效能、服务手段、服务态度、管理水平、文明程度有明显的提升。全县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常态化开展“爱卫”、疫情防控、文明交通劝导、宣传“创文”知识等志愿服务,在潜移默化中传递文明火炬,带动身边人、带动家庭人人参与环境卫生行动。针对乱穿马路、乱扔垃圾、骑电动车不戴头盔、机动车不礼让行人、乱停靠等不文明行为及时劝导和纠正。积极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引导广大群众积极投身到创建活动中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让他们在参与中受教育,在参与中得实惠,形成全民参与监督、全民参与创建的氛围。另外,大力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文明单位等评选活动,推进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巡讲活动,营造“学习好人、争做好人、宣传好人、礼遇好人”的浓厚氛围。2019年以来,全县有2人被评为“中国好人”,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1人,云南省道德模范3人,云南省见义勇为英雄2人,云南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1人。
如今,城市面貌“绿起来”、县城道路“畅起来”、民生短板“补起来”、群众生活“乐起来”……
巧家,这座灵秀的湖滨城市,正迈步向世人款款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