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州启动数字工匠培养计划,在福州工匠学院基础上成立数字产业分院;正在进行中的“福州工匠”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数字工匠的表现也尤为抢眼。
“数字工匠”成为热词。它是指数字经济领域各类型、各层次的技能人才,既包括现代意义上的数字化人才,也包括数字经济领域内的优秀一线技术工人。
据统计,去年,福州数字经济规模预计突破5000亿元;数字经济上市企业37家,占全市上市企业的43%;5家企业分别进入互联网百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竞争百强,福光股份被列入国家级单项冠军产品公示名单,121家企业入选省数字经济独角兽、未来独角兽、瞪羚创新企业名单(总量居全省首位)。
“目前,福建省内理工科类名校资源相对较少,教育资源分布还不够均衡,在培养高质量、符合企业需求的数字领域技能人才方面总体较为薄弱,无法较好地满足科技型企业人才储备需求。”福建晨曦信息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陈文灵道出了企业对数字工匠的普遍渴盼。
当前,福州共有技术工人100万人,其中,初级工40万人,中级工47万人,高级工13万人。“这些基层技能人才,是福州发展数字经济的坚实基础,也是数字工匠的主要来源。”福建省亚太科学院高级研究员赵天跃分析说。
如何更好地助力技术工人成长为数字工匠,适配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需求,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福州,开启了自己的路径探索。
尹承刚圆了大学梦
高中毕业后没能继续求学,一直是宝钢德盛炼钢厂设备管理室班长尹承刚的一大人生遗憾。令他没想到的是,在步入40岁后,竟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2020年6月,由福州市总工会与福州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建立的福州工匠学院正式揭牌,旨在发挥工会和院校双方资源优势,致力提升职工学历、孵化拔尖技能型人才、提升产业工人技术技能,为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和技术支撑。
得知福州工匠学院推出“招工招生一体化、企校主导联合育人”的二元制学历提升计划后,尹承刚十分激动:“不用脱产也能拿到全日制大专文凭,每学年成绩合格还能获得工会1000元助学金,公司鼓励我们积极报名,并对完成学历提升的员工给予一次性学费补助1500元。”
近两年来,通过对机械设计基础、产品造型设计、电工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基础、机械制图CAD等课程的学习,他对自身从事的设备维修点检管理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比如说,机械制图CAD是在零件加工设计中经常会用到的工具。参加学习前,我都得找专业的画图员帮忙设计绘制;现在,我已经可以独立设计绘制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尹承刚告诉记者。
去年,尹承刚获得工匠学院二等奖学金,并在宝钢德胜举办的机械点检技能竞赛中凭借“零件测绘+CAD制图”实操的优异表现,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
“特别感谢工会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平台,让我们能同享在校大学生的一切待遇。我将继续认真刻苦学习,并结合本职工作,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转化成生产力,回报企业、回报社会。”尹承刚表示。
尹承刚的成长,只是技术工人向数字工匠转型的一个缩影。京东方“00后”员工石松涛,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蜕变。
前不久,京东方福州第8.5代半导体显示生产线荣获“灯塔工厂”这一全球智能制造领域最高荣誉。走进其车间,只见各式各样的机器人挥舞着巨大的机械手,有序不紊地进行着各项生产操作。
“大部分工作都可由机器设备自行完成,我们只需在后台进行操作。”石松涛说,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对职工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他报名了工匠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同事中,还有54人与他一样参加了二元制学历提升计划,其中一半以上是“95后”。
“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工匠学院坚持的方向。”福州市总工会副主席王楣介绍,面对数字经济时代,福州启动了数字工匠培养计划,并成立工匠学院数字经济分院。
据了解,分院将开设3~5个数字经济专业二元制专科学历班,并计划为3000名数字经济领域职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承办数字经济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组织数字经济领域劳模进校园开展传帮带活动,充分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与数字产业企业探索共建实训基地,通过设立联创创新工作坊、数字经济工匠班等形式,共同打造产学研创一体化平台。今年,福州市总工会计划安排约50万元经费,用于补助职工学费和支持分院各项工作。
师徒携手米粒刻字
日常食用的米粒很小,福州问道智创科技有限公司的杜良华、柯连铤师徒俩却携手实现了米粒刻字的技术突破。
杜良华,2008年7月毕业于老家广东的一所普通大学。家乡有许多塑料模具企业,他毕业后便一头扎进机械行业领域。2014年9月,杜良华来到福州,并在智能制造领域不断深耕。“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字工匠,就必须提升自身技术水平。”杜良华说。
2019年,他在闽东北、闽西南机械装备制造职业技能大赛和福建省首届增材制造技能竞赛中均获得佳绩,被评为福建省“金牌工人”与“增材制造技术能手”。非科班毕业的他,逐渐脱颖而出,成为福州问道智创科技有限公司高级技术总监。他作为第一起草人牵头制定了1项国家标准,参与制定了5项国家标准;获得1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及16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200余万元。
近年来,福州市以“名师带徒”“劳模联盟”“导师制”“师徒大会”等多种形式为媒介,以制造业、数字产业为重点,推动现代师徒制走进基层,全市各级工会累计推动近10万名职工结成师徒,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性品牌。
在此背景下,杜良华与2018年毕业于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柯连铤结成师徒。
在对多轴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中,师徒俩产生很多共鸣。两人在对数控微雕应用进行探讨时,萌生了新的想法:在米粒上刻字。
可那么小的米粒,如何将其固定在机床上进行雕刻?“米粒在装夹定位时,经常会出现偏离中心很多的情况。米粒本身就不是绝对对称的物品,就算编出来的加工程序是正确的,米粒也容易偏离中心导致受力不均而断裂,或者由于装夹不稳定而弹出。所以,米粒刻字对机床与刀具的精度要求更高,也需要更多的耐心。”杜良华说。
经过上百次不懈尝试,师徒终于成功了!这项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公司数控微雕的精准度,为后续产品的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现代师徒制中,师徒俩均有所收获。柯连铤表示,师傅传授他的不仅是技术,更重要的是创新精神、工匠精神。杜良华则认为,“师带徒”不仅是培育人才、加快徒弟成长的过程,也是师傅不断审视自己、启发思路的过程。
而梁嵘的数字工匠成长之路,则源于福建博思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启航生计划”。
2019年,福建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梁嵘在一次校招宣讲会上认识了博思软件,并顺利加入该公司的“启航生计划”。
“‘启航生计划’是我们数字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面向大学毕业生,经专业赋能、职业锻造、价值共创等三个阶段逐级培养,以企业真实项目为案例展开实训,帮助毕业生将学校理论知识与企业实操能力相结合,快速完成学生到职工的身份转变。”博思软件高级副总裁、工会副主席汪彦介绍。
“这是一个特别考验人的过程,要不断在公司项目中打磨、淬炼。好在公司为我们每个人都配备了技术导师,针对业务、产品、技术等方面进行讲授。”梁嵘分享道。
在接到独自前往深圳实施某三甲医院医疗电子票据项目的任务时,用梁嵘的话说,自己“从头到尾都在紧张”。那段时间,他的技术导师徐昕每天都会通过电话、微信与其沟通,指导他顺利完工。
经过三年磨砺,梁嵘已经从一名实习生成长为能负责省级群化项目组织的大项目经理,组织参与实施二级以上医院医疗电子票据项目300余个。慢慢地,他也从徒弟变成了师傅——兼顾部门新同事的领带培训,帮助培养出15名合格的实施人才。
冠军是如何练成的
在去年福建奔驰汽车有限公司举办的职工劳动技能竞赛机器人MAG焊焊接比赛中,27岁工人张明旺勇夺桂冠。
MAG焊,是在惰性气体中加入一定量的活性气体(氧气、二氧化碳等)作为保护气体的一种熔化极活气体保护电弧焊方法。人工MAG焊焊接,往往伴随着高温、烟尘、弧光及有害气体,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机器人MAG焊焊接,通过焊接机器人进行操作,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人体与这些有害因素直接接触。
在福建奔驰焊装车间,结构涂胶机器人、等离子切割机器人、激光焊接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被大量采用。“用机器人代替人工,使生产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大大减少,生产安全从本质上得到了更好保障。”福建奔驰工会主席王轶勇介绍道。
张明旺从福建理工学校毕业后,就来到福建奔驰焊装车间工作,如今已是第9个年头。从人工MAG焊焊接升级到机器人MAG焊焊接,让他在原本熟悉的领域里遇到了新挑战。
“公司2018年引进机器人MAG焊后,就制定了一系列培训计划,先是让公司工程师对我们进行初级培训,后来又组织我们到泉州的国家机器人操作认证中心培训了两次。”张明旺说,“虽然需要掌握机器人程序编写、设备维护等新技能,但角度、位置等机器人MAG焊参数与人工MAG焊是一样的,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习难度。”
王轶勇认为,要让职工熟练使用机器人,除了基础的岗位培训,还要通过技能竞赛激发他们苦练本领的热情,营造崇尚人才的氛围。“没有对比,就很难看出差距。技能竞赛不仅是对职工理论和实操的检验,更能帮助一些职工看到自己与优秀人才的差距,倒逼他们参加培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为了去年的机器人MAG焊焊接比赛,张明旺提前两个月就开始做准备。他利用业余时间,认真研究比赛评分标准,反复练习作业手法。比赛当天,他从焊缝余高、宽度差、气孔、咬边等细节对作业品质严格把控,最终在预赛、半决赛、决赛的重重对决中脱颖而出。
对在各类劳动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选手,福建奔驰还会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和荣誉表彰。近年来,公司已成功催化近千名技能人才“出炉”,为技能人才自我提升打开了通道。
以赛促训、以赛赋能,正是福州培育数字工匠的渠道之一。
伴随着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工程咨询的数字化发展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去年,福州市总工会主办的福州市职工数字工程咨询技能竞赛吸引了163支队伍、460名职工报名参赛,最终98支队伍、220名职工通过角逐,进入决赛。
然而,在决赛现场,记者却看不到太多选手的身影。原来,福州市总工会探索符合数字经济发展的劳动技能竞赛新模式,大力推广“互联网+竞赛”“云竞赛”等新形式。此次比赛打破了传统竞赛线下竞技的特点,所有参赛选手可在不同地点和赛场,依托互联网实现同步在线比拼,使劳动技能竞赛本身更有数字特色。
为助力福州打造全国数字应用第一城,培育更多数字工匠,今年,福州市总工会又组织开展了福州市职工数字产业专项竞赛,包括无人机作业、工业机器人操作和运维、互联网营销操作等10个竞赛项目。
起飞、翻转、悬停,多架小型多旋翼无人机在起飞后依次完成绕桩飞行、扫码拍照、极限穿越等任务。这是记者在国网福州供电公司承办的无人机作业技能竞赛现场看到的一幕。“在竞赛内容设置上,我们从实际出发,模拟了无人机在电力生产作业中的具体使用情况,主要考察选手们的无人机操控水平、应急处理能力,以进一步加强输电线路无人机作业队伍建设,更好满足日常巡线要求。”国网福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副主任廖成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