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时代,职业技术学校该如何更好地培养出企业所需的数字工匠?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省属中职校——福建工业学校的党委书记、校长、正高级讲师林俊标。
“以汽车运用与维修高水平专业群为例。当前,传统汽车向智能新能源汽车转型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中职校对学生的培养方向应有所调整,必须由传统工匠的培育转向数字工匠的培育。”林俊标说,较之传统工匠,数字工匠必须兼具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化管理、区块链、集成电路等数字技术技能。
去年8月,福建工业学校担任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检测专业教学标准研制组长。在此期间,林俊标带队先后到上汽乘用车福建分公司(宁德)、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云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等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厂调研。
“我们调研发现,数字化制造比传统制造具有更大优势。数字化技术能系统、独立、灵活地对产品进行生产和制造,能较大程度节省汽车设计、调试、制造等环节的时间,降低汽车的生产成本。”林俊标认为,中职校要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数字工匠的培养力度,以助推汽车产业新业态繁荣发展。
“传统的中职校专业课程与数字化知识的融合程度低,课程体系难以满足新岗位对数字素养的能力要求,专业核心能力与岗位需求有较大差距。”林俊标说,为此,福建工业学校在相关专业课程体系内融入《信息技术(计算机基础、大数据)》《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等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新能源汽车制造工艺基础》《新能源汽车结构与拆装》等专业核心课程中,以真实车辆、机器设备的虚拟三维数字化模型为载体,结合三维软件,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结构原理、制造过程、生产线数字优化、设备操作与维修、零部件组装,提高学生数字化操控能力。
林俊标建议,今后,中职校要进一步完善具备数字素养的高技能、复合型新能源汽车工匠的培养规范与机制,构建更多实训平台,让更多学生以“企业准员工+在校生”的双重身份参与生产实践,加深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增强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升他们的数字能力,培养出更多适应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数字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