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链 >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白银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

时间:2022-05-05 09:35:39       来源:甘肃日报

过去的五年,白银市着力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了白银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经过几年的发展积累,白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民生活逐步提高,交通区位、黄河资源、大工大农“三大优势”愈加凸显,倾斜政策叠加、发展平台叠加、市场利好叠加的发展机遇愈加凸显,展现出更加美好可期的发展前景。

宏图催人奋进,使命呼唤担当。踏上新征程,白银市把国家所需、白银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统一起来,科学把握发展规律,有效转化政策机遇,积极应对风险挑战,持之以恒推动创新型、绿色型、效益型增长,不断开辟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

全力落实“四强”行动

白银把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四强”行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和主抓手,结合白银市第九次党代会上提出的构建“一圈一带三线多极”动力格局,实现实力、绿色、富裕、活力、幸福、平安“六个新白银”的奋斗目标。

强省会。白银作为兰白经济圈的副核心区,积极与兰州市对接,围绕兰白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拓宽合作共建视角和领域,创新兰白两地成本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力争在基础设施、产业协作、文化旅游、科技教育、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取得一批实质性合作成果。

强工业。白银市因矿得名、因企设市,工业是当地的重要支撑。近年来,白银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推动煤炭、有色金属、电力等行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实现了传统产业涅槃重生;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把主攻方向放到新材料产业上,谋划实施了白银集团下游产业链补链延链的铜箔、超导、铜杆项目,东方钛业硫磷铁钛锂正极材料项目、靖煤集团高效煤制气项目、银光公司光气化项目,以及稀土新材料、铝加工、碳纤维、煤炭储运等一批先导性、引领性、拉动性强并能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大项目、好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从6.2%提高到18.9%。

同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建设新能源产业园,发展光伏组件、储能电池等制造项目,形成集成模式,打造“陇电入鲁”最大基地、国家基础原材料供应基地,全省最大能源储备供应基地和循环化工基地。

强科技。白银作为老工业基地,科技创新对于转型发展尤为重要。近年来,当地把科技创新摆在事关全局的核心位置来抓,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扩大拓宽产学研合作范围和领域,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发机构10个,建成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3个,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5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达到107家,培育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18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8%。

下一步,白银将以强科技为牵引,以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龙头,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搭建完善“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平台,实行“揭榜挂帅”制度,以提升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为突破,推动科技成果同发展需要、人民需要、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强县域。近年来,白银把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作为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扎实推动以县城为主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找准各县区因地制宜、错位发展的新路子,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农业大县、工业强区、文旅名县等特色发展。

下一步,白银将把县域作为重中之重,围绕构建“一圈一带三线多极”动力格局,把产城融合、宜居宜业作为方向,以内涵集约、绿色低碳为发展路径,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城市、县城、乡镇共同发展。以黄河沿线为主轴,把国道109线、247线、省道217线以及沿黄沿线水川镇、水泉镇以及富坪村、长城村等城镇和乡村,建成融观光农业和文化旅游于一体的黄河沿岸乡村振兴示范带、公路沿线旅游景区、中心镇区示范区的“一带两区”特色小城镇群。

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立足全市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白银加快建设国家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创新试验区,构建大产业、大支撑、大融合“一区三大”发展格局,全力打造兰白都市圈率先发展示范区和黄河上游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先行市。

在全力建设国家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创新试验区的同时,白银市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打造百亿级园区、千亿级产业,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为统领,深入实施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计划,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十一大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加速构建10个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链。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撂荒地整治力度,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培育壮大种业龙头企业,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集群发展优势工业,以“一区六园”为平台,以新材料和化工材料为主攻方向,加速构建“一中心三圈一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推动白银集团超导铜、中核钛白硫磷铁钛锂、靖煤高效气化气、宏达铝业新型铝合金、瑞康众源铁基材料、银光公司光化等新兴产业成为引领工业发展的主导产业……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壮大线上消费,推动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中介服务、服务贸易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文化旅游、医疗康养、家政物业、商贸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构建优质高效、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现代服务业新体系……

白银还将着力构建支撑有力的基础设施体系,实施交通突破行动,全面提升交通通达能力。实施水利工程提质行动,持续提升区域水资源配置能力和生态用水补给能力。实施能源通道建设行动,实施一批煤炭加工储运和电网提升改造项目,着眼解决天然气“穿肠过”的问题,谋划建设全省天然气保供中心。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兰白都市圈副核心城市。

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白银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加快建设全市一体化大数据资源中心,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争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做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支持数字企业做大做强,培育打造一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电子商务创业园区,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深入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互促共进。高标准建设智慧城市,实施公共云、政务云、企业云等重点示范工程,大力发展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等,推动经济社会多方位数字化转型。

持续深化改革创新

未来几年,白银市将以改革求突破,以创新促升级,坚决破除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造动能,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外向活力。

白银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实施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质扩容工程,加快推进“园中园”建设,健全完善“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系,切实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同时,统筹推进各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柔性引进机制,打造人才聚集的洼地、科技创新的高地。实行“揭榜挂帅”制度,全力攻克光化、稀土、碳纤维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培育一批领跑企业、前沿产业。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支持大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快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的全产业链创新集群。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建设数字政府,构建网格化、数据化、智能化全天候在线政府,让政务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围绕特色资源开发、优势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引进一批引领型、龙头型、示范型、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项目,着力建链补链强链延链。落实好“一企一策”“不来即享”等工作机制,进一步“降门槛”“提效率”,为民营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培育壮大本土企业队伍,着力塑造新时代“银商”品牌。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建设通道物流项目,打造区域物流龙头企业,建设重大战略物资储备基地、商贸物流基地,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将白银建成陆路货物集散中心、向西开放的黄金通道。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加快推进白银进出口基地建设,设立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拓展对外贸易渠道。积极引导大型企业在白银设立分支机构,实行“双总部”运营,谋划建设有色金属、煤炭交易平台,抢占特色产业、矿产资源和大宗工业品市场交易的主导权。

建设更高品质的“幸福白银”

白银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白银将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就业援助制度,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支持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和城乡青年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同时,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大规模推进职业技能培训,打造具有白银特色和市场竞争优势的劳务品牌,提升劳动力创业就业能力。

白银市积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扩大优质普惠学前教育供给,优化城乡中小学校布局,改善农村基本办学条件,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在推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的基础上,抢抓“技能甘肃”政策机遇,优化整合市属职业院校资源,提升办学水平,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深入实施健康白银行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智慧医疗和远程医疗,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统筹推进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工作,分层分类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标签: 技能甘肃 健康白银行动 医疗资源向基层 社会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