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链 >

关注|贵港市港南区激活土地资源这池春水

时间:2022-05-08 08:25:42       来源: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

原标题:

贵港市港南区“确权确股不确地”改革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径

激活土地资源这池春水

新华村李有连家,3亩多地流转给了村集体,“春节前分红1000多元,加上自己在周边工厂务工的收入,一盘算,年总收入近5万元。”

在高朗村蔬菜基地里除草的脱贫户李木珍说:“每天出来做些简单的事,就有70元。”

4月18日,记者在贵港市港南区农村看到的张张笑脸,无一不洋溢着幸福。这份幸福源自于2016年港南区东津镇石连村冲口屯的大胆尝试——以集体土地实施“确权确股不确地”改革为载体,将碎片分散的农户土地资源整合经营,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径。

目前,这一模式在港南区遍地开花。该区流转土地7万多亩,发展蔬菜、中药材种植及稻虾共作等产业,极大促进了乡村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冲口屯的成功实践以及港南区的积极推广,对提升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活力有着积极意义,其“确权确股不确地”改革被自治区党委改革办、自治区党委农办列为全区改革典型经验(农业农村)推广清单。

敢吃“螃蟹” 土地资源“活起来”

走进郁江旁的冲口屯,只见楼房林立、绿树成荫。一汪水池里,建有高低不一的站桩,是节日舞狮之地;村务中心前,别致长亭两旁鲜花簇拥,亭下清水悠悠。

以前,这里交通闭塞,通往外界只有一条泥泞小道,村民出行只能乘船或坐摩托车,户籍有725人,实际留守不足40人,土地荒芜,是名副其实的“空心村”。

2015年清明,大家回乡扫墓,有车却开不进屯,一致认为得先把路搞好。“扩路需要用地,但沿途村民拒绝出地。而原来属于村集体的晒谷场、放牛坪、机耕路等都被侵占了。这时才注意到,没有集体用地,一切都是白搭。”在外创业多年回乡担任屯支书的李平说。

“必须大破大立。”2016年,港南区开始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即土地确权),李平等人决定利用这个机会,把村集体用地要回来。

屯里请来几辆大巴,拉着全体村民到港南区四季花田参观。看到大型停车场、游客中心、6米宽的沥青路等,个个惊异不已,切身体会到有村集体用地的好处。此后,屯里又多次召开理事会、户主会,数次登门做思想工作,算经济账,终于得到群众的支持和响应,定下“确权确股不确地”模式,即以1979年实行土地承包分田到户的土地为基数,每户保留原有土地权属不变,但不具体划分地块,只划分股权。“仅用1个月时间便完成土地确权,盘活土地4000多亩,同时‘意外收获’了2000多亩村集体用地。之后修路、建公共场地等不再涉及到个人用地,只要集体讨论就行。”李平说。

土地集中起来后,请来专家对屯进行整体规划,定位为现代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园区,以建设水果连片种植基地、发展生态旅游等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经过几年发展,2019年各项收入1320万元,纯利润280万元,分红96万元,受益家庭138户;2021年收入850万元,纯利润76万元。“确权确股不确地”让土地资源“活了起来”。

遍地开花 规模产业“旺起来”

“冲口模式”成功后,港南区不少村纷纷取经。

桥圩镇新华村驻村工作队员陈东刚驻村时,看到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土地丢荒严重。实施“确权确股不确地”模式后,流转土地1300多亩,涉及农户655户,今年种植水稻450亩、糖蔗650亩。“刚结束的春耕,插秧机在250亩连片水田里来回插播,一天就完成了作业。规模种植节省了人工、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陈东刚说。

历史原因形成的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近年逐渐显现,成为制约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突出问题。“以前土地流转时,农民往往要求保留自家土地现状,‘田埂纵横’阻碍了机械化操作。‘确权确股不确地’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村土地分散化、碎片化问题,有利于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港南区委副书记张慧红说。

4月16日,港南区八塘街道高朗村,一台台机械正在清理原有的田埂,对田块内进行土方调整和客土回填,原本将土地分割成无数小块的田埂被清除一空,1000多亩的土地顿时开阔平整起来……

高朗村流转近1000亩的低坡岭地、石头地、荒地,整治后重新分租给农民、种植能手建设成为蔬菜基地,种植辣椒、豆角、丝瓜、玉米等,成为当地重要的“菜篮子”。

负责基地建设的八塘三忠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岑广金说,以往租用插花地,请旋耕机耙地每亩要120元,现在土地连片每亩只需要80元,仅此项一年就降成本近10万元。

土地集中后,当地农业农村部门根据地理区位优势,指导各村结合实际情况引进龙头企业或成立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新塘镇利用毗邻郁江、水量充足的优势,在陈村、乌柏等村连片规划万亩稻虾综合种养产业示范基地;在冲口屯改造鱼塘200亩,种植沃柑400亩、黑黄皮119亩、银妃三华李240亩、百香果1285亩,成功申报农产品商标和富硒认证点;东津镇抓住艾草产业发展机遇,将潘李村、甘寺村千亩撂荒地流转至村集体,协同龙头公司打造千亩艾草种植示范基地,发展艾草产业。

多方共赢 农民口袋“鼓起来”

“确权确股不确地”改革,有效实现了农户、村集体经济和企业的多方共赢。

蔬菜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定期除草、施肥、收割、采摘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高朗村铜鼓岭蔬菜基地建成后,一直请当地村民务工。

“从蔬菜种植到采摘上市,用工量最多时40多人,带动当地及周边村屯农户月均创收超2000元,常年有10个左右的脱贫户务工。”该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

新华村村民李威家有几亩地,因在外务工早就丢荒了。“现在流转给村集体,既有收益分红保障,又不耽误外出打工,我非常满意。”前不久他通过培训成为农机手,每天有一二百元的收入。

农民通过分红、务工等获益,村集体经济也得到增长。2021年,新华村发展优质稻、糖料蔗等产业,村集体收入猛增到120万多元,较前两年增长了30多倍。

发展规模产业,企业同样得利。“千亩艾草种植基地大多为荒地,公司采用‘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分红’模式,带动400多户农户1000多人种艾,也解决了我们的原材料问题。”桂艾健康科技公司负责人冯德泉说。该公司已发展成为艾草基地建设、艾制品生产研发、艾灸体验等一体化的全产业链特色中药材民营实体企业。

“以前最顽固难劝的是老人,现在点赞最多的也是老人。”李平说,为让老人安度晚年,去年7月1日,村集体经济强起来的冲口屯建了个“长者康养餐厅”,屯里65岁以上的老人、残疾人、外嫁姑娘均可在食堂免费就餐,目前长期固定用餐的有50多人。

“‘确权确股不确地’模式,让农民收入有了多重保障,减轻了无劳动力农户的后顾之忧,满足了部分农民搞二产、三产的愿望,又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源。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港南区区长殷崇勇说。

报纸版面截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