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之乡、云端古城、梯田故里,地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南部的红河县,神秘浪漫的马帮侨乡文化、哈尼文化与奇绝壮美的自然生态交相辉映,坐拥26万亩梯田,森林面积达11.6万亩,空气质量优良率99.3%,森林覆盖率达60.48%,有着“中国天然氧吧”之称……绝佳的自然人文生态,成为红河县谋发展的最大底气。
立足资源禀赋,近年来,红河县以生态+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为抓手,聚焦工业转型、聚力农文旅协同发展,主动服务和融入全州高质量建成红河谷热区绿色经济带建设全局,努力闯出南部县区质量更高、结构更优、效益更好、后发优势充分释放的新路子,塑造以“生态红河”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壮大特色农业 构筑发展新格局
春末夏初,位于红河县大羊街乡的库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库博公司”)4.1万亩高原特色农业基地绿波荡漾、瓜果飘香,农户穿梭林间劳作,入眼皆是生机盎然。
谁也想不到,几年前这里曾到处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和这个基地一样,红河干热河谷数十万亩土地曾经都是利用率极低的荒山荒坡。
2014年,通过招商引资,库博公司进驻红河县。面对干热河谷缺水的实际,该公司从基础设施做起,修道路、架管道,从数十公里外引水灌溉,种植树木抗衡水土流失。之后流转土地、返聘果农,释迦果、荔枝、火龙果等优质热带水果开始在此生根发芽,不仅有效带动本地农户增收,也让干旱的荒凉河谷变成四季飘香的花果山。
库博公司的探索,也为红河县干热河谷生态修复和产业培植提供了有益的经验。目前,红河县累计开发利用干热河谷土地25.2万亩,发展水果种植面积20.1万亩,辐射带动12.96万人就业。通过林果种植,干热河谷生态修复取得突破性进展,修复率达44.26%。
在另一头的甲寅镇,层层叠叠的普施梯田映入眼帘。村民李琼珍正在自家田地里忙活,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她家插秧已经接近尾声。“如今种田收益越来越好,不仅红米价格节节攀升,田里养的鱼、鸭、鸭蛋的销路也不错,农技专家还到田里指导,相信今年也是一个丰收年。”李琼珍高兴地说。
为提升26万亩梯田的发展效益,红河县持续发挥“稻鱼鸭系统”品牌效应,大力实施生态产业,促进了农耕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以及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如今的红河县,稻因鱼而优、鱼因稻而贵,千年哈尼梯田焕发出勃勃生机。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产业效益持续提升,为红河县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结合实施“一二三行动”和“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示范创建,当地锚定产业链中高端,通过延伸绿色有机农特产品深加工链条,推动电子商务和冷链、仓储物流业发展,以市场化的方向打造具有独特地理标识、气候特征的产业品牌,全力提升“红河谷”基地的影响力。
工业转型重组 积蓄发展新动能
今年一季度,红河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位居红河州第二位,其中18.8%的工业经济增速尤为亮眼。作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石膏产业、生物药业、光伏发电的蓬勃发展,为红河县高质量发展蓄积起了强劲势能。
棕榈、茶叶是红河县的传统种植产业,在广大乡村均有种植。棕榈原材料占全国60%以上。全县现有茶园面积9.22万亩,采摘面积8.5万亩。为实现棕榈一、二产业的融合发展,红河县不断延伸棕榈、茶叶产业,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促进棕榈、茶叶产业提质增效。
深挖资源优势,助推产业转型,红河县的尝试不仅于此。在云百草菲牛蛭生态养殖基地内,一排排大棚整齐排列,棚内清澈见底的池水里,布满一条条活力十足的菲牛蛭。
“红河县的自然生态及海拔、经纬度都利于水蛭的繁育和养殖,去年基地交配率、孵化率、产茧率、出苗率均达到90%以上。”云百草菲牛蛭生态养殖基地负责人段祥介绍,目前公司已获得了水蛭繁育、养殖、冻干、提取方面的9项专利,冻干粉每月产量可达30万瓶。
依托生物多样性资源优势,近年来红河县大力推进以中药饮片、菲牛蛭养殖及冻干粉加工为主的生物药业发展,因地制宜在不同乡镇规模化建设发展不同中药材品种的示范基地,食用菌、板蓝根、丹参、辣木和工业大麻等生物产业也得以蓬勃发展,2021年,全县累计生物药业入库3243吨,实现产值5189万元。
依托生物药业的发展,红河县提出打造中医药康养旅游产业,通过培育集种植、科普、加工、研发、康养为一体的生物药生产加工基地,打造以水蛭康养、水蛭蜞针疗法体验、工厂化旅游营销为一体的旅游新业态,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红河县虽然工业不强,但具有发展特色工业的资源和优势。”红河县委书记陈勇宏表示,红河县将立足资源禀赋,积极推动产业整合重组、转型升级,以创新寻求突破,让优势工业成为拉动县域经济的强大引擎。
农文旅深度融合 锻造发展新优势
朝阳初升,晨雾散尽的撒玛坝梯田一眼望不到头,地处梯田核心区的甲寅镇石头寨村,一顶顶帐篷就坐落于撒玛坝之畔。自2017年7月试营开放以来,主打“考古探秘”风格的康藤·红河谷帐篷营地就备受国内外露营游客好评。
“因位置偏远,石头寨原住居民多年前就已陆续搬出,我们以废弃寨子为基础,在保留原生风貌的前提下进行翻修,营地可以说是建在老寨子的断壁残垣上。”康藤红河谷帐篷营地运营总监曾松说,住在这里既能享受诗意田园风光,又可以了解梯田农耕文化,是不少游客慕名到此的原因。
依托撒玛坝梯田、马帮古城等资源禀赋,红河县瞄准差异化、特色化、高端化、智慧化方向,主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按照梯田景观、干热河谷和民族风情3种类型规划建设半山酒店,致力于让游客感知自然生态之美、民族文化之美、人文特色之美,“云上撒玛坝 醇情哈尼人”梯田旅游文化形象更加鲜明。
红河县还加大出游体验联动,启动徒步旅游路线“穿越撒玛坝”,该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各半山酒店的连点成线,为游客带来更加舒适的体验感。而正在推进的梯田守望者计划,则是将撒玛坝1.6万亩、8万多块梯田进行网上认养,让更多群体参与到梯田保护中来,也让当地居民有实实在在的收益。
此外,红河谷生态保护修复不断加速,梯田种植效益不断提升,也为红河县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统计显示,2021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12.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10.11亿元,同比增长11%。
“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旅游需要注入文化元素,丰富和提升乡村品质与内涵,让乡村更加具有魅力。”红河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红河县还将结合红河谷热区开发、民族文化挖掘保护,以农业产业为基础,带动第二、三产业共同发展,推动农业+观光休闲、农业+文化传承业态不断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