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省政府办公厅5月27日发布的《云南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我省将加快旅游产品业态创新,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全面提升质量和效益,努力成为引领全国旅游发展创新的一面旗帜。
按照《规划》,我省将建设一批文旅融合重点项目,着力锻造主题娱乐旅游、文化遗产旅游、旅游演艺、科普研学旅行4大类文旅融合新业态新产品。
主题娱乐旅游——突出“健康、时尚、快乐”主题特色,积极应用现代人工智能、增强现实全息成像、程控矩阵技术、沉浸式3D、虚拟现实交互动漫技术、4D智能新材料和新装备等,建设打造一批新型健康的主题娱乐区、文化公园和游乐园,推出一批水上游乐、冰雪世界、童话世界、影视拍摄、数字娱乐等主题娱乐旅游新产品,培育打造一批主题原创、实景体验、寓教于乐的文化娱乐精品,发展多姿多彩的酒吧、茶室、视听、网吧等文化休闲产品,打造健康文明、类型多样、功能完善、参与性强的主题娱乐旅游新业态新产品。
文化遗产旅游——加强昆明石林、丽江古城、元阳哈尼梯田、“三江并流”、澄江古生物化石地等世界遗产保护,积极推动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滇缅公路、滇越铁路、茶马古道、高黎贡山等申遗工作,提升世界遗产地旅游品牌。改造提升禄丰世界恐龙谷、元谋人世界公园、剑川沙溪寺登街及大理古城、建水古城等重点文化遗产旅游区,打造“考古遗址公园”,推出一批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立足博物馆群资源特色,结合博物馆藏品陈列展示、科普教育、会议培训等,培育打造博物馆旅游新产品,并通过数字博物馆、虚拟旅游等方式拓展受众群体,扩大博物馆旅游发展空间。以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传习馆(所)、工作室和工坊等为依托,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展示、创新与活化利用,推出一批主题特色鲜明、展示内容丰富、互动体验性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和精品名牌。
旅游演艺——积极支持演艺产业发展,出台《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支持民间文化演艺院团发展,鼓励国有文艺院团市场化运作精品剧目。推进“文化+科技+创意+旅游”融合,加快旅游演艺重点项目建设,发展一批功能配套、服务优质的旅游演艺场所。增强旅游演艺创意能力,积极开发以文化演艺为主体,集创意设计、高科技舞台技术、高质量歌舞表演等为一体的旅游演艺新产品。加强旅游演艺队伍建设,提升演艺节目策划、编导和表演水平,推出一批具有较高艺术水准、深受国内外游客喜爱的世界旅游演艺品牌。充分发挥民族文化多样性优势,打造特色鲜明、体验性强的民族民间艺术表演产品。
科普研学旅行——推动“旅游+科普”“旅游+教育”融合,按照“寓教于游”“寓学于游”方式和“主题鲜明、课程精良、运行规范”要求,坚持依法依规,依托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建设一批自然教育和科普研学旅行重点项目,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健全安全保障措施,打造布局合理、类别多样、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体验性强、安全舒适、管理规范的自然教育和科普硏学基地,推出一批集知识性、教育性、娱乐性、参与性、体验性为一体的自然教育和科普研学产品,培育一批科普研学旅游精品线路。建立多方合作关系和科学评价反馈体系,形成立足云南、联通全国的自然教育和科普研学旅游网络体系,打造具有云南特色的自然教育和科普研学旅行新业态新产品。
在锻造专项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方面,《规划》提出,我省将加快发展文化和旅游用品制造业,构建“金、木、土、石、布、食、艺、养”传统工艺品及旅游纪念品产业体系,打造具有特色的伴手礼产品系列;依托云南多样性生物资源,大力发展云茶、云花、云酒、云咖、云饼、云菜、云腿、云药、云果等食品工业,积极发展化妆品、口腔清洁用品、香料香精等日化品产业,积极开发特色旅游食品和旅游日用品;支持综合型加工、销售、物流企业发展,构建文化和旅游商品加工销售体系,延伸拓展文化和旅游产业内涵与外延,丰富云南文化和旅游商品,增加高品质文化和旅游商品供给等。
围绕锻造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精品目标,我省将推出一批特色美食、手工艺品、手作体验、浪漫花市、拍照地标、网红打卡点、文化节庆、竞技表演、演艺剧场、灯光秀等吸引力强、趣味性强、体验性强的“夜游产品”。
聚焦乡村旅游广阔市场和助力乡村振兴,我省还将积极发展共享农庄、康体养老、线上云游等乡村业态新模式,打造研学教育、亲子体验、拓展训练、游憩养生、乡村旅居等乡村旅游新产品,结合文化创意和策划,提升民族传统节庆活动水平,培育打造芒果节、苹果节、鲜花节、咖啡节、丰收节等农事节庆活动,开发乡村音乐节、嘉年华等节庆活动新品牌。
与此同时,依托具有比较优势的优质大米、咖啡、茶叶、花卉、核桃、花椒、滇皂荚、中药材、水果、蔬菜、菌类、竹类等农特产品,开发以“云品”为重点的乡村旅游商品,带动乡村农特产品的生产和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