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楚雄州委政研室、州委党校等单位组成调研组,到楚雄高新区、楚雄州国有资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数据征询等方式,本文重点选取州内具有代表性的楚雄高新区作为样本,探讨目前市场主体的培育情况。
2022年以来,楚雄高新区在省、州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有关精神指导下,着力抓好市场主体的培育工作,总体发展态势良好。截至3月23日,登记市场主体总量为19235户,其中,企业6290户、个体工商户12933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2户。今年新增市场主体725户,其中企业203户、个体工商户522户。按每千人拥有量考察,现有常住人口14.8万人,占全市63.2万人的23%,市场主体占全市6.1万户的31%,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129户、拥有企业42户,居全州第一,已十分接近省、州2025年每千人分别拥有市场主体130户和134户的目标要求,每千人拥有企业33户的目标已经提前并超额完成。
主要做法
加强领导,聚力推进。楚雄高新区管委会成立了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副主任为常务副组长,有关副主任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市场主体倍增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细化目标,精准实施。按照市场主体所属行业细化分类,把倍增目标任务分解到产业主管部门,对目标效果、指标控制、方法措施进行精准管理。重点培育硅光伏、生物医药、旅游文化、现代物流、新材料等产业的发展,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努力推动“个转企、小升规”,建立“小升规”重点企业培育库,建立和完善成长型企业培育机制。
优化环境,提升服务。进一步优化市场主体登记办理流程,以市政务服务中心、市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为依托,不断完善市、乡镇两级政务服务市场主体开办综合窗口建设,规范服务指引,创新服务措施,最大程度方便办事人。落实证照分离、多证合一等改革措施,畅通市场准入渠道,积极推行引导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网上服务等举措,营造便捷、高效、亲民的营商环境。
规范管理,维护公平。加强公平竞争审查的刚性约束,建立公平竞争审查抽查、考核、公示制度,建立分管领导为召集人的高新区公平竞争审查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依法严格执行上级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对轻微违法行为慎用、少用行政强制措施,善用行政约谈等形式防微杜渐,避免一关了之、以罚代管。严格执行上级有关取消、停止、免除、降低行政性事业收费政策,持续推动各项减免政策的全面落实。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确保市场主体依法公平进入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和业务。
存在问题
市场主体的数量较多但质量、结构不够理想。从楚雄高新区拥有的市场主体总量来看,在全州、全市均占据相当优势比例,从千人拥有指标来看,已经十分接近或超越省、州2025年发展目标。但从结构上看,个体市场主体多,企业市场主体少,第三产业比例较高,第一、二产业比例较低;“四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入库科技型企业更少。
市场主体行为失范。主要反映在主体对市场的进出方面。由于登记条件放宽、成本降低、程序简便,一些主体进出市场呈随意性,盲目开办经营,随意登记、随意注销。部分主体对政策法规及市场运营了解不足,所涉经营范围也存在随意性。此外,冒用他人名义进行主体登记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资源要素不足影响市场主体进一步增长。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要素是市场主体发展的源动力,地区常住人口规模与实体经济发展关系巨大。服务业中的餐饮、娱乐、住宿等,均有赖于消费人群的规模。按高新区现有的人口数量来看,每千人拥有的市场主体和企业数量均高于全国水平,辖区内市场主体密度已趋于饱和,在没有新的人口聚集规模出现之前,势必难有大幅度的市场主体增长。
服务效能有待提升。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推进,市场主体的发展迅速,各类业务量和咨询量激增,现有的人员配备和业务能力不能满足市场主体及业务量的增长需求。亟待完善窗口服务流程和内容,增强人员力量,抓紧业务培训,提升素质能力。
措施建议
提高认识,紧跟有关精神和政策。市场主体的培育是我省目前高度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吃准吃透省、州的有关指示精神及具体的措施意见,认真学习领会省、州领导最近在多个场合对营商环境和市场主体工作的指示精神和研判分析,切实提高对此项工作的关注度和敏感度。
近日,由楚雄州委政研室、州委党校等单位组成调研组,到楚雄高新区、楚雄州国有资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数据征询等方式,本文重点选取州内具有代表性的楚雄高新区作为样本,探讨目前市场主体的培育情况。
2022年以来,楚雄高新区在省、州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有关精神指导下,着力抓好市场主体的培育工作,总体发展态势良好。截至3月23日,登记市场主体总量为19235户,其中,企业6290户、个体工商户12933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2户。今年新增市场主体725户,其中企业203户、个体工商户522户。按每千人拥有量考察,现有常住人口14.8万人,占全市63.2万人的23%,市场主体占全市6.1万户的31%,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129户、拥有企业42户,居全州第一,已十分接近省、州2025年每千人分别拥有市场主体130户和134户的目标要求,每千人拥有企业33户的目标已经提前并超额完成。
主要做法
加强领导,聚力推进。楚雄高新区管委会成立了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副主任为常务副组长,有关副主任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市场主体倍增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细化目标,精准实施。按照市场主体所属行业细化分类,把倍增目标任务分解到产业主管部门,对目标效果、指标控制、方法措施进行精准管理。重点培育硅光伏、生物医药、旅游文化、现代物流、新材料等产业的发展,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努力推动“个转企、小升规”,建立“小升规”重点企业培育库,建立和完善成长型企业培育机制。
优化环境,提升服务。进一步优化市场主体登记办理流程,以市政务服务中心、市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为依托,不断完善市、乡镇两级政务服务市场主体开办综合窗口建设,规范服务指引,创新服务措施,最大程度方便办事人。落实证照分离、多证合一等改革措施,畅通市场准入渠道,积极推行引导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网上服务等举措,营造便捷、高效、亲民的营商环境。
规范管理,维护公平。加强公平竞争审查的刚性约束,建立公平竞争审查抽查、考核、公示制度,建立分管领导为召集人的高新区公平竞争审查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依法严格执行上级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对轻微违法行为慎用、少用行政强制措施,善用行政约谈等形式防微杜渐,避免一关了之、以罚代管。严格执行上级有关取消、停止、免除、降低行政性事业收费政策,持续推动各项减免政策的全面落实。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确保市场主体依法公平进入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和业务。
存在问题
市场主体的数量较多但质量、结构不够理想。从楚雄高新区拥有的市场主体总量来看,在全州、全市均占据相当优势比例,从千人拥有指标来看,已经十分接近或超越省、州2025年发展目标。但从结构上看,个体市场主体多,企业市场主体少,第三产业比例较高,第一、二产业比例较低;“四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入库科技型企业更少。
市场主体行为失范。主要反映在主体对市场的进出方面。由于登记条件放宽、成本降低、程序简便,一些主体进出市场呈随意性,盲目开办经营,随意登记、随意注销。部分主体对政策法规及市场运营了解不足,所涉经营范围也存在随意性。此外,冒用他人名义进行主体登记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资源要素不足影响市场主体进一步增长。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要素是市场主体发展的源动力,地区常住人口规模与实体经济发展关系巨大。服务业中的餐饮、娱乐、住宿等,均有赖于消费人群的规模。按高新区现有的人口数量来看,每千人拥有的市场主体和企业数量均高于全国水平,辖区内市场主体密度已趋于饱和,在没有新的人口聚集规模出现之前,势必难有大幅度的市场主体增长。
服务效能有待提升。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推进,市场主体的发展迅速,各类业务量和咨询量激增,现有的人员配备和业务能力不能满足市场主体及业务量的增长需求。亟待完善窗口服务流程和内容,增强人员力量,抓紧业务培训,提升素质能力。
措施建议
提高认识,紧跟有关精神和政策。市场主体的培育是我省目前高度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吃准吃透省、州的有关指示精神及具体的措施意见,认真学习领会省、州领导最近在多个场合对营商环境和市场主体工作的指示精神和研判分析,切实提高对此项工作的关注度和敏感度。
优化主体结构,提高主体质量。针对目前市场主体增量多,质量不高的实际,应努力在优化主体结构,提高主体质量上下功夫。要扶持规模以下的工业企业升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在“个转企、小升规”方面争取大的突破,建立企业成长培育机制,对于转升优势条件突出的主体要从资金、政策等方面予与倾斜和支持。对一些经营业务存在交叉或边缘的主体,应帮助它们分析政策环境和市场前景,明晰自身的优劣势条件,作出理性的判断和预期,以此把握好未来发展的主业方向。
注重对市场主体的宣传引导,规范主体行为。对于市场主体的登记意愿,应当介绍说明有关的从业条件、经营范围、法规政策以及本地的从业状况等,使市场主体登记进入之前有较为充分的知晓和准备。面对市场主体倍增的任务要求,不能简单地以追求主体登记数量为满足。
关心主体成长,保障“健康长寿”。在市场主体登记并进入营运之后,应注重对其经营状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定期或不定期及时进行“体检”,发现有问题要及时帮助解决。优化营商环境,改进服务水平。要完善市场主体服务场所和服务力量建设,重点围绕金融信息、教育培训、人力资源、法律咨询等方面提供精准服务,不断提升市场主体的质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