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保山专场发布会在昆明举行,保山市委书记杨军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保山市的发展情况。保山生态优良、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6℃,森林覆盖率达70%,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9%以上,是最适宜居住的地方。保山资源富集、物华天宝,素有“滇西粮仓”之称,是中国紫皮石斛之乡、甜柿之乡、云药之乡、全国生猪调出大市和“南菜北运”基地。
数读保山2021
全市共引进市外实际到位资金1138.03亿元
第一产业增加值281.6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54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729元
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165.5亿元
研发投入跃升至全省第六位
坚持解放思想,抢抓发展机遇,持续开展市情大调研、发展大讨论、作风大整顿,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向开放要潜力,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省发展战略,不断释放发展新动能。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入围“2017中国改革年度案例”“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案例”。
持续强化创新驱动,创新“园中园”和“1+5”共建共享模式,打造“科技入滇进保山”服务平台,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三区”人才、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取得突破性进展,研发投入实现连续增长,全省排名跃升至第六位,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作用明显增强。
持续扩大开放,探索“一线两园”发展模式,成为全省首个建设境外园区的州市,5个县(市、区)均跻身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15年以来电商年交易额年均增长40%以上,突破百亿元;进出口总额从2012年的1.46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7.43亿美元。
持续壮大市场主体,全市招商引资持续快速增长。2021年,全市共引进市外实际到位资金1138.03亿元,同比增长13.01%;全市民营经济户数2.56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从2012年的160.1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645.7亿元,年均增长10.4%。
A级旅游景区数量居全省第一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将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产业培育上,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021年末,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165.5亿元,是2012年的2.9倍,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2021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254.2亿元,是2012年的3倍。今年一季度,生产总值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6%,经济运行难中取得突破、总体趋稳向好。
以特色农业释放增收后劲,突出保山小粒咖啡、施甸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育、腾冲中药材、龙陵石斛、昌宁红茶等特色优势,启用“一座保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施甸县被列入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昌宁红茶、龙陵紫皮石斛荣登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区域品牌百强榜,一批产品被评为云南省“10大名品”。2021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81.6亿元,是2012年的2.5倍,人均粮食产量从2005年起一直居于全省前三位,咖啡、甘蔗、油料的面积、产量和猪牛羊肉类产量均居全省前列。
以全域旅游发动增长引擎,建成高黎贡山茶博园等30多个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和30多个高中档温泉项目。全市A级旅游景区从2013年的13个增加至99个,居全省第一。其中,4A级景区1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4个,腾冲和顺古镇通过国家5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
完成保山一中等迁址新建
稳政策、强投入,完善发展产业、稳岗就业、综合保障兜底等措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年保山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5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729元,分别增长9.9%和9%。
用心用情用力抓民生、强保障,让发展成果更加惠民,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围绕“三年有起色、五年上台阶、八年争优秀”目标,大抓教育、狠抓教育、长抓教育,新建学校89所,完成保山一中、施甸一中等迁址新建。
加快建设健康保山,市一院迁址新建投用,县级中心医院全部提质达标,首批获得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殊荣,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7%。
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建成103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新增“永子”“腾冲玉雕”两项国家级非遗项目,成为全国拥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较多的地级市之一,被中国围棋协会授予“全国围棋之乡”称号。
高黎贡山生态屏障更加牢固
坚持把“绿水青山”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底色,坚决守护好保山的绿水青山、蓝天白云、良田沃土,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向绿色转型,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全力打好三大流域水系保护修复等8个标志性战役,中心城市空气质量连续居全省前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超过全省3.56个百分点,保山市、腾冲市、昌宁县分别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善洲林场荣获“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按照“保护、持续、发展”三大功能定位,探索组建综合执法队伍、统筹建设“数字化”监管平台、建立动植物科学监测体系等措施,打出生态环境保护“组合拳”,构筑“生态盾牌”“生态底色”“生态品牌”,高黎贡山生态屏障更加牢固。
全域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坚持治国必治边的战略思想,不断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各族群众富起来,让乡村美起来,让党旗、国旗飘红在边境一线,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大力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探索构建“四边一化”的边境党建新格局,加快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打造了司莫拉佤族村、黑泥塘傈僳族村等一批独具特色、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全域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突出边境特色、宜居环境、民族文化、抗战文化、侨乡文化等特色优势,推进“十百千万”工程、沿边三年行动计划、人口较少民族和直过民族扶持发展、高黎贡山跨州市移民安置等工作,全市26个少数民族村寨被命名为全国、全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腾冲市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