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则乡村兴。近年来,永平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积极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发展思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种植,加快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步伐,为乡村振兴再添“新动能”。
永平县委书记李德琦告诉记者:“永平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现有318万亩林地、森林覆盖率72.88%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林下产业。立足优势、科学规划,努力把中药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通过‘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引领带动模式,大力扶持中药材发展龙头企业与合作社联袂,引导群众规模化、规范化种植,以龙门乡大龙午村的大理为民中草药种植公司为样板,打造一批中药材基地和村民种植中药材名优品牌,把中药材产业打造成县域农业支柱产业和重点乡村振兴产业,让中药材成为村民培收的新亮点。”
永平县长李建平在龙门乡调研时说:“要依托地域环境、中药材资源等优势,不断做大、做强永平中药材产业,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确保中草药种植提质增效,群众增收致富。”
永平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郑卫达说:“近年来,永平县依托得天独厚的中草药资源禀赋优势,因地制宜,‘林—药’模式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2021年,全县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2万余亩,总产值2亿余元,林下中药材种植真正成为助民致富的好产业。尤其是大理为民中草药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管理经营模式,发展滇重楼等名贵中药材2万余亩,该公司被评为云南白药集团滇重楼同心计划合作基地、云南省滇重楼种植科技示范园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永平县龙门乡大龙午村山清水秀,自然环境良好,近年来,该村和大理为民中草药种植公司联手发展中药材种植,为乡村振兴找到了一个增收致富的好产业。永平县龙门乡党委书记彭湘榆对记者说:“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幸福路,让乡亲们过上踏踏实实的好日子,这是我们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走进永平县龙门乡大龙午村,山峦叠韵、白芨花飘香,滇重楼,根深叶茂,一片绿茵。千亩滇重楼、白芨、金银花、红豆杉、丹参等中药材品牌。形成了山林中独特的风景线。也成为了当地“美了生态、富了百姓”的特色优势中药材产业。
近年来,永平县把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总抓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目标,积极指导农户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发展产业,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通过引进公司、基地建设、政策引导、合作社引领、村“两委”带动、村民主动等方式,不断扩大中药材种植区域和种植面积,促使中药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把“绿水青山”同步“金山银山”,种植中药材年产值逾亿元,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又一新路径。
是什么让大龙午村发生了变化?让村民迎来新生活?当地干部群众说,是扶贫开发的好机制、好政策,激发了群众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积极引进企业把优势资源变成生产力,培育持续增收的产业,让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齐抓共管的大扶贫格局在当地落地生根。
龙头企业带动
永平县把“林药”作为林下经济发展重点,明确扶持政策,倾力招商引资,以借船出海的方式,发展壮大中药材产业。2014年至今,大理为民中草药种植有限公司共投入170多万元农业产业发展资金,扶持和培植重点企业11个、加工销售企业2个、专业合作组织48个。在龙门乡建立了秦艽种植基地、重楼种植基地、金银花种植基地,在博南镇建立了天麻种植基地,在北斗乡建立了续断种植基地,在厂街乡建立了党参种植基地,在龙街镇建立了红花种植基地,全年各类中药材种植基地面积均达3万余亩,与企业发展实现互补互促,并制定完善药企技术改造、标准认定和品种、品牌培育等相关配套措施,着力打造滇重楼、白芨、金银花、红豆杉、丹参等中药材品牌。
“要随时观察重楼叶片,了解生长情况。”“拔草时候要用心,按着地里的松毛,别把幼苗的根带出来。”在大理为民中草药种植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里,一堂田间“小课堂”正火热开展,公司副总经理王云指导着10多名工人为重楼除草。
夏日炎炎,在重楼基地里,阳光穿过云南松、水冬瓜树,空旷之处,成片的遮阳网派上了用场,为地里的重楼做好防护。一株株长势正旺的重楼伸展着叶片,在顶端蓄起花苞。“接近半人高的是种了5年的重楼苗了,小一点的这些种了大概两年。”王云一边查看着重楼苗的长势,一边介绍着。
2013年,王云和合作伙伴在了解中药材市场前景、种植环境要求后,经过多方考察,看中了永平县拥有72.88%的森林覆盖率、150多万亩核桃种植面积等优势资源,在龙门乡大龙午村打造了绿色、生态的林下中药材仿野生种植基地。通过高原林下中药材仿野生栽培模式,做好重楼、黄精、三七、白芨等中药材加工、销售,打造从种植到加工的一体化产业发展体系。
弹指一挥间,王云扎根在大龙午村快10年了,基地通过引进先进中药材种植加工技术,依托云南中医药大学、大理大学等院校指导,目前在大龙午村种植重楼380亩、黄精80亩、三七140亩,建成育苗基地及大棚70亩,每年可提供重楼及黄精种苗1000万苗以上,2021年,营业收入达8400万元。
王云坦言,现在的成绩,离不开县、乡、村的指导与支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龙门乡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为周边农户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务工岗位等,带动农户增收。
大龙午村阿绍厂小组的村民字正亮一家4口都在基地务工,闲暇之余,他还将自家空闲的林地、庭院腾出来种上中药材,让林间空地成为能生金长银的“绿色银行”。
除草、育苗……已成为龙门乡大龙午村新寨小组村民张会新的日常,59岁的她,从基地建设起就一直在这里务工。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每月收入近2000元,她对这份工作很是满意。“我有空就来打工,一天能赚90元,一年下来也能赚2万多元。”张会新说。
与张会新一样,在基地务工的村民还有160多人。每年,基地季节性用工近2万人次,支付村民务工工资140多万元,在王云看来,除务工收入外,大家盘活林地资源让土地效益增倍,也是增收的重要“抓手”。今年,王云计划带着周边农户一起种植周期短的当归、续断等中药材,将永平“云药之乡建设县”的名气越打越响,让“绿色银行”带富村民。
生态药材货俏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中药材既是药品,也是农副产品。过去,当地中药材以原材料销售为主,在地里“洗洗泥、扎个捆、装麻袋”就销售。
永平县立足气候特征和资源禀赋,多举措推进中药材产业化进程。眼下中药材喜获丰收,也吸引了各地药商前来收购。来自江西樟树市的药材收购商李辉,在永平龙门乡收购黄芪已有10个年头了,今年他要赶着黄芪收获的季节,直接从地头收购装车运往樟树市。
村民何正阳家的院子里、房前屋后都栽满了重楼,根深叶茂,绿意盎然。“近年来,乡上、村上引导我们在自家院子里种植重楼,现在不仅院子变得更干净养眼了,还能增加收入,我去年大概种植了0.3亩,买给为民公司,收入有1.3万余元。”何正阳开心地说。
种植中草药既美化环境,又可以增收,发展庭院经济受到大龙午群众的欢迎。据大龙午村委会副主任杨海林介绍,在乡、村两级引导下,大龙午村许多农户主动把庭院收拾出来,种上重楼、三七或是黄精。农忙之余,大家都精心打理这些中草药。“下一步,我们将对每户庭院进行合理规划,把庭院经济作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举措。这种方式投资小、见效快、风险低,群众的积极性很高。”杨海林说道。
联动各方受益
永平县境内中药材分布广泛,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区、半山区有野生中药材品种150多种,人工种植品种40多种。2011年以来,永平县以创建“云药之乡”为契机,先后重点培育5户龙头企业、打造5个具有地域特色的中药材品牌、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万亩、实现生物医药产业产值5亿元,培育滇重楼、白芨、金银花、红豆杉、丹参等5个地道中药材品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永平县紧紧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围绕“培植5大企业,打造5大品牌,建成5万亩基地,实现5亿元产值”的目标,大力发展林下中草药“仿野生”种植。截至目前,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5278亩,产量2245吨,产值2亿多元,带动农户增收4200万元,带动1100多人员就业,年劳务收入990万元。今年4月,“云药之乡”建设项目通过省、州考评验收。
大龙午村阿绍厂小组村民字正亮,其全家都在为民公司务工,每年工资7万元左右。同时,在大理为民中草药种植有限公司的指导下,字正亮种植了近两亩的黄精和重楼,现在还在生长期,再过几年,将会有一定的收入。
大龙午村新寨小组村民张会新,由于年龄偏大,外出打工不好找工作,其在为民公司务工多年。家就住在为民公司旁边,可以兼顾家里的田地、养殖牛羊,到为民公司平时主要是养护、拔草等,工作也不是很辛劳,还可以每天收入90元,一年大概有2万多元的收入。
大龙午村龙潭边社杨正勤户家庭人口4人,来为民公司务工前主要以打零工和种植玉米核桃收入为主,家庭人均年收入为4000元,夫妻二人来公司务工后,两人年收入7万元,同时也学会了中药材种植管理技术,2016年在公司帮助下在家发展滇重楼种苗繁育1.5亩,2018年出圃滇重楼种苗22万株,通过公司按市场价每株3.5元出售收入77万元。由此成功例子大大鼓励了周边农户依靠产业带动脱贫致富的信心。
“产业带动脱贫致富”是当地村民发出由衷感叹,依托大理为民中草药种植有限公司这个平台,贫困村民增加了收入,林下经济得到发展,当地生态得到保护,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实现了生态保护和脱贫致富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