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链 >

共护洱海清澈 共建美好家园!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纪实

时间:2022-08-26 08:58:37       来源:云南日报

群山环绕,飞鸟蹁跹,水天一色……洱海清则大理兴,大理白族自治州各民族兄弟姐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手相牵、互嵌共融,共护洱海清澈,共建美好家园。

自古以来,“同饮一湖水、同走一条路、同结一条心、同护一条河、同建一个家”,是大理州洱源县右所镇士庞村的村训,更是士庞村团结兴旺的本源。

士庞村内居住的回、白、汉3个民族亲如一家人,同心共护美好家园。“绿玉池处于洱海上游,关系着洱海的水质好坏,也是士庞村各族人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湖。”士庞村党总支副书记马亚伟在绿玉池畔长大,从小就看着父辈们爱护绿玉池生态环境的他,接过接力棒,继续守护山水清明。“我们一家说服一家,一户带动一户,各民族团结协作,积极转变传统生产方法,减少对水源的污染,现在发展起了绿色水稻种植、烤烟生态种植、中药材种植等产业。”如今的士庞村,背靠青山,面拥良田,清渠穿村,湿地簇拥。

自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百村(社区)示范创建行动”开展以来,越来越多像士庞村一样的绿美村庄以青山绿水之色描绘团结之花。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问题的“总钥匙”,以生态引领发展是白族村寨佛堂村给出的思路。在洱海流域内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佛堂村找准“生态农业+文化创意+田园观光”的主题定位,将生态农业赋以文化属性,提升农业附加值。青山下、碧水间,“稻田剧场”静待开幕。白族汉子杨荣辉一辈子拿锄头的手按起了计算器,3月份近3万元的营业额让他开始计划扩大农家乐的规模。

居住在郑家庄的汉、白、藏、傣、纳西、傈僳、彝7个民族生动描绘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场景,人人秉承“我们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因地制宜发展产业。2021年,郑家庄全村经济总收入达1660.9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6340元,实现了“大家互助奔小康”的经济共建愿景。

郑家庄先后荣获云岭楷模、民族团结示范村、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等多项荣誉,成为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的一面旗帜。

随着《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规划(2021—2025)》《关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重新申报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的发布,大理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愈发清晰。

大理州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为主阵地、主渠道,推动创建工作下沉到基层,延伸到家庭和岗位,着力创新载体、提质扩面,深化全域创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在洱源县宁湖二小少先队活动室里,学生们创作的洱海绘画、书法作品、民族工艺品陈列得满满当当,该校学生由20个民族组成,做好“同心”文章是教学中关键的一部分;弥渡县毗江社区居住着汉、彝、白、傣、回等10多个民族,在推进城市更新中,毗江社区坚持“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改造了老旧小区、棚户区,对临建违建危建进行拆除,形成了共建共享共治的良好局面;“阿鹏调解室”让当事人在诉前调解过程中更加亲切、方便,大大节约了当事人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把矛盾化解在了最基层。

一个个示范效应明显、特色亮点鲜明的新示范典型涌现,夯实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大理样板”。近年来,剑川县人民政府等14家单位、何国祥等15人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等13家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鹤庆县金翅鹤村等38个村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大理市、南涧彝族自治县、宾川县、云龙县等8个县市和大理州教育体育局等278个单位被命名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示范单位,张伯简纪念馆等4个教育基地被命名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大理市周城村等45个村被命名为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水脉相连,民族相依,大理州积极探索民族团结进步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建联创、共建共创模式,与周边州市、州企业家协会、大理旅游集团等成立了一批“创建联盟”,打造环洱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圈,漾濞彝族自治县、永平县、云龙县滇缅公路爱国主义教育示范路,大祥巍一体化交往交流交融示范带。

标签: 洱海清澈 大理白族自治州 洱海水质 洱海绿玉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