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嵩明县用艺术展的形式宣传推介农产品,举办了“菜篮子艺术节”,把活动办到了菜市场、商场等地,让农业和农民以新形式、新风格、新形象闪亮登场,同时还通过“盲盒”的方式把农产品包装为礼品,让农产品和乡村资源走出去。
观点
“艺术+农业”,艺术与农业如何结合?在活动中的“新农人”如何认识自己的身份?这样的活动产生了什么效果,对于推介我省农产品有何借鉴意义?
新形式
给农产品加点艺术味
7月11日,熙熙攘攘的昆明市篆新农贸市场又增添了一份热闹,嵩明“菜篮子艺术节”在此开展。展览的对象不是别的,就是蔬菜:黄灿灿的金耳、透亮的橄榄油、小巧的小榄蛋、红彤彤的有机番茄,吸引不少市民驻足询问。在菜市场的一头,灯光展台已布置完毕,直播间准备就绪,嵩明的新农人和主持人在镜头前介绍起了有机橄榄油的新吃法,两个人形布偶——嵩明城市IP“兰茂”和“小明”在市场里拎着礼袋,与大家合影,送出蔬菜,吸引不少市民围观照相……
这场在菜市场里举办的艺术展,“三餐四季、人间烟火”主题语随处可见,书法颇有韵味,这是书法家朱敬一为嵩明菜篮子艺术展专门书写的。“没想到一个番茄可以拍出艺术感。”几位年轻人借着文化味的背景不时停下脚步拍摄,对土特产品与艺术味表示惊喜。在“菜篮子艺术节”开始前,嵩明县专门推出“嵩明有礼”特色文化品牌,为活动造势,运用“盲盒”的方式,将嵩明优质农产品以不同的组合形式寄送给全国各地的媒体记者、美食博主、生活艺术家,以及抗疫的医务人员代表等,用当下的潮流方式推介嵩明的优质农产品,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对嵩明农产品及农业产业的关注,让嵩明优质农产品快速“出圈”。
7月18日,艺术展从菜市场移动到时尚的1903公园的凯旋门下。土产品变了个形式出镜,南瓜挖了瓤,成了花瓶,插上了造型十足的永生花,与鸡蛋、鲜花饼、植物固体饮料等包装一新的农产品有机组合,变成了一件件创意精美的艺术品。不仅如此,20多块透明展板精心布置,有序陈列,一些文案叫人忍俊不禁,行人路过都驻足拍照——“这一排排绿菜,是朕为你打下的‘爱芹海’”“做人真的是太苦了,做瓜也是”,芹菜用谐音梗来介绍,苦瓜与一句生活牢骚结合,有趣的表达,让嵩明的土产品“活”了起来。
新身份
农民从田地走向市场
“出圈”的不仅有嵩明的土产品、文化,还有嵩明的“新农人”。
在活动开始前期,嵩明组织了“新农人线上评选”活动,从近年来嵩明涌现出的一批优质农业企业中选树典型,把嵩明优秀“新农人”和他们的故事拍成一个个短片,在新媒体平台上推广宣传,让大家选出心中的“新农人”。通过展示、宣传、评选的方式,展示“新农人”的形象、产业发展理念。通过评选活动,“新农人”的概念在全网建立,“新农人”也为自己的产品、产业扩大了知名度。
“这次活动把公司的产品向外推介,让广大网友深入了解我们产品的优点和价值,还有朋友致电要来农场实地参观,产品销售和产品知名度有了进一步提高。”嵩明县牛栏江镇土飞鸡家庭农场负责人刘向昆说道。
“新农人”何以谓之“新”?刘向昆说:“要有新理念,不是围着眼面前的事儿,等着瓜熟蒂落直接卖钱,而是要有市场思维,了解市场需求,宣传好自己的产品。”刘向昆的个人发展历程,也诠释了这一理念。正是因为了解到大家对农产品健康安全的需求,他明确了产业发展定位——从养殖到鸡蛋,都按照“有机”的标准来,坚持发展有机绿色农业。
除了新理念,“新农人”还在经营方式上求新。刘向昆说,农业最难的是抗风险能力弱,发展单一产业更是如此。正因为明白了“不能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刘向昆不断尝试拓展新领域。自己一开始养鸡,为了解决饲料问题,又学习了酿酒,制造酒糟,养鸡是主产业,做酒是副业,在拓展产业的经历中,他也拓展了自己的认知。“只有多元化经营,才能提高农业发展的抗风险能力。”
与刘向昆相似,卖着鸡蛋的“蔡总”——蔡石建也有同感,他自己经营着嵩明奥力油橄榄林下生态鸡蛋养殖示范基地,既养鸡,也种树。多元化经营为他带来了多种商机。通过此次活动,他上了直播,知名度攀升,不仅林下有机小榄蛋备受市民青睐,油橄榄基地也收获了一个潜在的新商机,丽江油橄榄基地表示想洽谈合作。
嵩明的50多名“新农人”带着粮食、油料、水果、蔬菜、食用菌、花卉等多个精心挑选的优质农产品参展,这些都是有特色、有文化、有故事、有潜力的嵩明地理标志农产品。他们从田间地头走向镜头前,与农产品同框同镜,为“有机”代言,为自己宣介。在订单和销量增加的基础上,他们有效树立了嵩明农业的新形象,传播了发展农业的新理念、新思维、新路径。
新启示
乡村可以通过文化方式宣介
嵩明自古就有“滇中粮仓”的美誉,这些年,嵩明推出了很多优质的农产品。如何搭好舞台,用好用活资源,让产业唱好戏?嵩明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张樱表示:“好酒也怕巷子深,再好的农产品也需要‘吆喝’。所以,我们让艺术赋能嵩明农业,用新农人‘好声音’‘嵩明有礼’盲盒、‘菜篮子艺术展’这些好听、好玩、好看的方式,让嵩明优质农产品‘出圈’。”
嵩明将以此次活动推出的“嵩明有礼”区域品牌为龙头,以艺术展为载体,打造杨桥大花蕙兰、牛栏江有机大米、杨林橄榄蛋等一系列嵩明电子商务区域品牌,并以“1+N”的品牌发展模式推进全县电子商务发展,把全县各类特色农产品从多而散、小而弱,向简而精、大而强转变,助推各类产品向标准化、品牌化迈进,建立商品和消费服务双升级的产品流通体系和现代农村市场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创意农业蓬勃发展,不断解锁农业发展新模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亮点。农产品摇身一变成了艺术品,“新农人”走到台前成了代言人,农业、农民可以如此出圈,其实说明农业发展、乡村发展需要探索创新,跨界融合。不久前,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其中提出要促进创意、设计、音乐、美术、动漫、科技等融入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挖掘提升乡村人文价值,增强乡村审美韵味,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这说明艺术介入农村发展、农产品推介将成为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思路和方式。
农产品与艺术“联姻”,给土产品加点艺术味,改变了以往乡村特产甚至是乡村元素的形象,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嵩明的“菜篮子艺术节”,让乡村产业与艺术形式结合,为我省乡村和农产品推介提供了有益探索,如何挖掘乡村价值,讲好品牌故事,不仅是乡村资源走出去的新方式,也应该是我们思考的新课题。
本报记者 朱婧
即时跟评
“土味”与“洋气”之间隔着什么
朱婧
农产品是什么味?是有机番茄的酸甜味,还是有机咖啡的苦香味?嵩明用新玩法——举办“菜篮子艺术节”的方式,把农产品做出了艺术味。往来于此,参观拍照的市民纷纷评价“很新颖”。
是的,我们常常能看到有机蔬菜走进社区,采用试吃、传单的推介方式,突出的是农产品的健康功用。农产品是带着泥土芬芳的,也由此显示自己的有机标准,但农产品仅仅只能作为食材这一层面来挖掘价值吗?“菜篮子艺术节”给出了一个不同的答案。蔬菜可以成为寄出的“盲盒”,可以成为与“新农人”一道出圈的核心产品,更可以被布置一新,成就一场艺术展。
与文化元素一结合,用艺术形式来挖掘农业的价值,“土味”就瞬间“洋气”了。农产品的价值也得以上了一个台阶,从健康食材的定位升级为潮流的生活理念,带来一种时尚的气息。不仅如此,一些地方在蛋壳上雕刻、作画,用秸秆做出造型各异的雕塑,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这些做法或许会为我们推介农产品、挖掘乡村价值,提供更多的思路。
我们应当在梳理乡村特色价值基础上,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巧妙借助艺术呈现等新方式,把农业、农村、农产品置于消费者常规的场景消费、情景表达之中,让“土味”与我们生活的多个方面充分融合,碰撞出新的感觉、新的形象,让乡村资源真正活起来、新起来、时尚起来。
“土味”与“洋气”之间隔的,大概就是创新的思路与灵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