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链 >

美丽边疆是共同的家园!澜沧县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助力申遗

时间:2022-09-02 09:03:12       来源:云南日报

最近,位于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将迎来一次重要“考试”——接受国内外专家对申遗工作的检查评估。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是2022年中国推荐世界遗产项目。“这对申遗成功是关键一步。”澜沧县惠民镇景迈村党总支书记岩赛乱和村民全力“备考”。

为了拍摄景迈山宣传视频,助力申遗,身着民族传统服装的岩赛乱和村民们一大早就聚集在古茶林里,齐声高呼:“我们与茶和谐共生,我们与自然融为一体。一定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茶树,团结一心,共同把古茶林保护好,把村寨建设好,让全世界都知道景迈山是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

景迈山村民们喊出的心声同样是普洱市240多万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追求:美丽边疆是共同的家园,要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兴边疆,不断开创稳边固边兴边的新局面。

兴产业 农文旅融合发展

“小朋友们找到了吗,谁是瓜王?”今年5月,来到澜沧县酒井乡勐根村老达保村民小组的游客正在五彩瓜果种植区域争相合影,这些品类丰富的瓜果有的个头极大、有的颜色少见、有的形状独特,引得大人小孩连连称奇,开启了一段寻找奇异蔬果的游戏之旅。

澜沧老达保冬早蔬菜品种多样性生态园艺技术博览示范园于4月22日正式开园,为老达保乡村旅游增添又一打卡点。示范园种植了70多亩共500多个品种的特优蔬菜,分为五彩瓜果区、甘蓝区、番茄区、辣椒区、茄子区、玉米区共6个博览区。既是科技示范园,也是观光采摘园。

老达保是全省有名的乡村音乐小镇,全村男女老少人人能歌善舞、个个会吉他弹唱,村民们下地是农民,上舞台就成演员,常年开展原生态歌舞实景演出。当地依托老达保村级演艺公司,将乡村音乐小镇打造与特色观光农业有机结合,引爆乡村旅游。示范园开业当天,园内搭起了露天舞台,村里的男女老少弹起吉他、跳起摆舞,奇异蔬果配上拉祜歌舞,吸引了2000余名游客现场体验。

勐根村党支部书记刀文华说:“博览示范园打开了村民增收的另一扇窗,让老达保的乡村发展有了新的风景。双色南瓜、天使圆茄等蔬菜是首次在这里繁育成功,不仅让村民们看到了科技的力量,也为乡村旅游注入新活力。”

今年,澜沧县东回镇班利村也多了不少新鲜玩意儿,咖啡馆、烘焙室、陶艺馆、生态蔬菜园……曾经的小山村,如今是网红点。

2021年,戈娜四从学校毕业回到家乡。村组干部想让她来经营一家咖啡馆,既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也能让村里的咖啡种植户更好地了解咖啡。

“在村里做咖啡给谁喝?”开始戈娜四并不相信这事儿能成。但她很快发现,村里一天天在变化。在云南农业大学科研团队的技术支持和带动下,村里建起了生态蔬菜博览园,吸引了不少游客。

班利村作为“拉祜摆舞之乡”,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牡帕密帕传承基地之一,拉祜族“摆舞”诞生地。为了将农文旅融合发展做深做实,村里开起了陶艺馆、烘焙室等12个特色体验馆和农特产品交易中心,游客来到这里能够体验到民族文化、农家风光。班利村通过以农业为根、文化入魂、旅游为径的模式,夯实了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根基,强化产业结合,实现大景带小景、美景串成线,打造乡村旅游新形象。

美村寨 建设好美丽家园

云海之巅,特色民居错落有致的村寨镶嵌在青山绿水中;国门之畔,边寨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点缀在鸟啼蝉鸣间……西盟佤族自治县以“一村一方案、一村一示范”全面推进全县14个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佤山大地上,一幅幅干净整洁、田绿水美、宜居宜业、产业兴旺、百姓富足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边境村寨勐卡镇马散村在脱贫攻坚中实现蜕变。实施了村寨道路绿化、路灯亮化、房屋美化,建起了休闲农庄餐饮、特色民宿、旅游公厕、民族文化舞台等设施,积极组织群众开办起农家乐、家庭客栈,组织成立“雨窝”佤族艺术团、独弦琴演出队,成为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村镇、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新时代新起点。今年,马散村接续奋斗,从规划、改造、建设、管理、融合5个方面对村子整体进行提升,高质量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

抵边村民小组马散村永俄寨正在成为佤山的美丽乡村风景线,通过推进村寨人居环境治理,不断绿化美化环境,努力让乡村庭院成为花园、果园、菜园、田园、乐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由家庭“小美”向乡村“大美”、由“干净一时”向“美丽永驻”转变。同时,永俄寨以特色村寨、佤山天池、民族团结盟誓塔等特色人文、自然景观为基础,开发集沿边观光、休闲度假及特色民俗、民族文化体验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开展拉木鼓、品野果、民族歌舞狂欢等具有佤族风情的边境旅游活动。

“永俄寨较偏远。过去,村民生活十分贫困,守着好环境却饿着肚子;如今,寨子变美了,增收渠道也增多了,以后的日子会更好的。”永俄寨村民娜坏说。

永俄寨的变化,让村民们看到了发展前景,吸引了一些外出打拼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娜能曾和丈夫在北京打工,演出佤族原生态歌舞。家乡的变化激起了她内心里的浓浓乡愁,几年前,她毅然决定回到家乡,开设直播间,带领村民创业增收,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身穿佤族服饰,唱跳佤族歌舞,站在手机镜头前,娜能与村里的姐妹用抖音直播展示原生态佤文化,边地秘境和佤族风情是吸引粉丝的两大主题。这也是她回乡创业的初衷——让更多人看见边境佤寨的变化。

村里将活动室的公房提供给娜能做直播间使用,里面有西盟米荞、生态蜂蜜、佤族织锦等特色产品。每次直播中,她都在才艺展示中穿插推介土特产品,随着知名度提升和订单增长,她们还专门成立了西盟佤韵农业公司,打造自己的品牌。

“看,这就是我所在的村寨,正在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欢迎大家常来做客。”直播间外,一栋栋石头砌筑的安居房特色鲜明,直播时,娜能总带着粉丝们“云游”边境佤寨,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一草一木,村里的美景、美食都能引来观众点赞。现在,娜能还在永俄寨开起了农家乐和客栈,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这更加坚定了她留在乡村、振兴乡村的信心。

稳边疆 守护好神圣国土

在中、老、越3国边境线上,有一个“国门寨”——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曲水镇坝伞村国门寨村民小组。通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国门寨新建民房36间,并配套水、电、路、网络、公厕、垃圾池、太阳能路灯、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实现全部入住。建档立卡贫困户19户72人全部实现脱贫。

“一名边民,就是一名哨兵;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以“党建+”为引领,国门寨将党建与产业发展、疫情防控、守边固边相结合,在边境线上筑起了一道边境安宁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的红色风景线。

国门寨党支部党员带头承担政策宣传、环境卫生整治、边境义务巡逻、边境疫情防控等工作,全面筑牢边境防线。通过实行支部包组、党员包户,建立起网格化管理模式。实施“红旗飘飘”工程,实现“边境群众户挂国旗、党员户挂党旗、活动场所挂国旗”全覆盖。

普洱市有4个边境县、16个沿边乡(镇)、4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国境线长486公里,11.02万人生活在边境一线。强边固防、稳边固边的工作措施,激发兴边富民新活力,为边境繁荣稳定提供了坚强保障。

坚决推进强边固防与边境疫情防控深度融合,切实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全面实行精细化网格管理,推行10户联保8061个、班户联建3869个,缩小网格、包保到人,边境4县共划分网格2.65万个,纳入管理24.47万户85.61万人,形成“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格局。健全乡镇党委、村级党组织、村民小组党组织、党员中心户四级联防联控网络体系,全覆盖开展法治宣传,推行“红黑榜”管理,完善举报奖励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加快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打造一批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境稳、党建强的示范工程,使其成为引领边境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标杆示范、民族团结的典范、强边固防的战略支点、友好睦边的重要窗口。抓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十四五”期间,力争申报创建10个示范乡(镇)、70个精品示范村、960个美丽村庄,创建1至2个省级、10个市级、20个县级乡村振兴示范园。

日子富、村寨美、边疆稳,面向未来,普洱市各族儿女正奋勇争先,唱响新时代稳边固边兴边的幸福新歌。

标签: 美丽边疆是共同的家园 云南澜沧县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 助力申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