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链 >

区域协同错位发展优势互补 云南省产业强省三年行动计划发布

时间:2022-09-05 09:54:20       来源:云南日报

布局是下一盘棋的根底,作为一局棋的总体规划设计,奠基了棋局的骨架,指引了棋局的走向,决定了棋局的胜负。

近期,云南省发布的《云南省产业强省三年行动(2022—2024年)》和系列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指出,要通过合理布局,集群发展,推动产业布局持续优化,初步形成优势互补、产业联动、区域协同、错位发展、链条完备的发展格局。在系列作战部署中,更加凸显推动云南全省产业区域布局更加优化的重要性。

区域协同错位发展优势互补

大局观在棋局中十分重要。从最初零散的几处落子,到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再到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一幅重点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图在云岭大地上渐渐清晰。

《云南省绿色铝产业发展三年行动(2022—2024年)》明确“2+4”区域布局,加快形成以文山、红河为重点,大理、昭通、曲靖、昆明协同发展的“2+4”绿色铝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与此同时,其他州市不再发展绿色铝产业,鼓励依托“2+4”区域内重点绿色铝产业园区,通过合作共建、“飞地经济”等形式实现跨州市共建共享、互利共赢。

《云南省光伏产业发展三年行动(2022—2024年)》亦强调产业布局的优化,提出建设产业核心区、重点发展区、联动发展区概念,依托现有光伏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把曲靖打造成为光伏产业核心区,推动保山、楚雄、丽江、昭通等重点地区实现错位发展,带动大理、德宏、昆明、红河等具备发展潜力及配套能力的地区协同发展,形成“1+4+4”光伏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光伏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明确,推动重大项目向“1+4+4”区域内重点光伏产业园区集中,其他州市原则上不再布局多晶硅、单晶硅、电池片等环节产能;鼓励依托重点光伏产业园区,通过合作共建、“飞地经济”等形式实现跨州市共建共享、互利共赢。

再看新材料产业领域,我省将逐步形成以昆明为中心的稀贵金属和光电子材料产业基地,以楚雄为中心的钛材料产业基地,以红河为中心的锡材料产业基地,以曲靖为中心的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基地。到2024年,力争新材料产业产值达1800亿元以上。

新能源电池产业将实施产业集群优化行动,重点支持昆明市(滇中新区)、曲靖市、玉溪市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形成各有侧重、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推动昆明市(滇中新区)、曲靖市、玉溪市等州市错位发展和差异化布局,实现产业聚集。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新能源电池是“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优质赛道,2019年—2021年短短3年时间内,德方纳米、亿纬锂能、湖南裕能、云南氟磷、云南中晟等一批电池材料龙头企业在云南形成集聚发展态势,奠定了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的基础。下一步,我省将围绕“资源—材料—电芯—电池—应用—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产业链,瞄准产业链头部企业精准招商,加快签约项目建设,指导州市结合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围绕全省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发展目标,差异化布局、错位发展,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

昆明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马文会表示,优化产业布局是在综合考察相关州市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物流优势和比较优势基础上,从“全省一盘棋”角度作为统筹出发点,以实现区域协同错位均衡发展作为最终目标作出的全局考量。此举有利于对现有产业结构和布局进行优化提升,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实施精准招商,避免各州市“一哄而上”无序竞争的局面;着力推动重大项目向相关州市重点产业园区集聚,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

双核崛起的省域发展动力系统

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要求省域内要有引领带动作用的动力源,区域之间的优势能互补,而且可持续、可递增。

根据今年4月25日发布的《云南省“十四五”区域协调发展规划》,我省到2025年,将初步形成与主体功能区战略相适应的区域经济布局,各区域板块发展联动性、协同性不断增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滇中崛起、沿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一体化”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近日,我省出台《关于支持曲靖市建设云南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大力推动曲靖建设云南副中心城市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这是对我省‘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中,‘滇中崛起、沿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关键布局的一次强化升级。”有关人士分析认为。

近年来,曲靖不断取得产业发展突破,在全省经济发展中首屈一指。从云南省第二大城市到副中心城市,既是对曲靖作为曾经的老工业基地,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进行深刻质量变革的肯定,也是我省放大发展动能优势的刚需。

《意见》对曲靖作为云南副中心城市的建设目标进行了描述,产业发展任务在其中“一马当先”。曲靖将围绕云南先进制造业中心发力,打造引领性先进制造业集群,在招商引资等方面给予倾斜,推动与锂矿、原铝等原料产地加强合作,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布局建设一批上下游产业链配套项目,建设中国光伏之都核心区、全省重要绿色铝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全国新能源电池重要基地,建设铝资源循环利用中心、新能源电池循环利用中心。重塑支柱型传统产业新优势。培育壮大特色化新兴产业,建设全省领先的有机硅新材料产业基地。打造国内领先的液态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支持布局发展大数据存储、数据标注产业,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此前很长的时期内,云南省域经济结构属于传统的单核型经济空间结构,即省域内有且仅有一个强大的经济核心,其他州市的经济规模明显偏小。随着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劳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我省积极推动经济空间结构向双核引领、多极驱动的空间结构转变,是必要也是及时的。”省宏观院经济所所长孙静认为,在“滇中崛起、沿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一体化”的发展布局中,加快培育曲靖作为省域经济“第二核”,形成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增长路径,将从区域维度更好地增强和完善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

发展既要含金量也要含绿量

依托产业园区进行高质量发展,在系列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中高频出现。

近年来,我省产业园区建设不断加速,高质量发展前沿阵地作用日益显现。富源县工业园区内,按照“上游—中游—下游—应用”的铝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思路,当地不断延链、强链、补链,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努力实现铝产业闭合循环。园区已引进浙江今飞集团、万里扬集团和广东大长江集团配套企业等46家知名上市公司、企业集团落户,建成了今飞500万件汽车轮毂、今飞500万件摩托车轮毂、飞扬300万台汽车变速器零部件、格威100万件摩托车发动机壳体、飞速200万件汽车轮毂自动化生产线、锦鸿30万吨压铸铝合金等铝合金制造项目,“绿色铝—铝合金—铝精深加工—铝回收再利用”的可循环产业链在园区延伸,既解决了园区企业原料供应,又解决了园区铝加工企业边角料循环利用,实现了互利共赢。

2021年,我省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65%以上。今年初,我省出台《云南省推动重点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要求围绕全省重大生产力布局并结合区域发展战略,编制园区高质量发展规划,形成优势互补、产业联动、区域协同、错位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格局。要求稳妥推进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发展空间小、综合成本高、小散弱的园区逐步退出,有关用地、能耗指标等要素向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强、发展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园区转移,推动园区扩容增能。

在园区的发展目标中,集群化、低碳化、数字化、高端化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措施》明确,对园区企业数字化改造给予奖补,力争园区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应用水平实现较大突破。同时,支持园区全绿电供应,提供绿色用电凭证,打造零碳品牌;对园区内“腾笼换鸟”和企业技术改造,不新增能耗指标、建设用地指标的,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前提下,简化审批流程,积极推行告知承诺制。

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措施》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改革创新、开放合作、集群集约、绿色低碳、数字智慧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带动全省产业园区整体提升。

统筹布局高效联动互利共赢

2021年8月,科技部火炬中心将玉溪高新区列入全国生物医药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名单。如今,园区聚集了沃森生物、九洲生物、泽润生物、嘉和生物等知名疫苗生产企业,疫苗、单抗为代表的生物技术药物取得突破;以民族药、特色药为代表的中成药初具规模。玉溪市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全产业链专班专职副主任张文海介绍,玉溪市将从增加优质品种、提升制造能力、补齐平台短板、优化产业布局等方面继续推动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发展,以玉溪高新区为核心,加强生物医药产业专业化、特色化园区建设,强化企业集聚力度,以玉溪高新区为核心,构建“一核多组团”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产业空间布局优化,打造产业集群竞争力是一个动态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要更深刻地研究产业逻辑,促进创新要素、创新资源在产业园区的配置与导入,克服‘集而不群’的问题,让产业发展在地理集中的基础上产生有效的集聚效应。”张文海说。

当下,城市群成为云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交通网、物流网、信息网等大踏步发展推动了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布局优化,也不断夯实云南产业发展的基础。从全国来看,新一轮区域之间和城市之间的产业转移正在进行,云南省区位、要素、生态等优势使之面临更多的承接产业转移的机会。

“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构建新格局对产业空间布局提出了更高要求。云南通过‘产业强省建设三年行动’推动全省产业布局优化,依据各地资源禀赋、要素支撑、产业链逻辑、产业市场结构等进行统筹布局,稳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将招商引资和产业培育与各级‘十四五’规划相衔接、与各地国土空间规划相匹配、与重点开发区(园区)优化调整相耦合,有利于引导产业集群成链,并更好地促进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形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国土空间规划学会会员王林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高效联动、互利共赢、协调发展其时已至,云南已走入全省“一盘棋”促进产业高水平布局、高效率落地、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标签: 云南省产业强省三年行动 系列产业三年行动计划 优势互补 产业联动 区域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