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9月24日,广西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来到南宁市西乡塘区,开展探秘加油站“真面目”消费体察活动,通过正品汽油与非标汽油对比、加油机内部结构展示、加油跳枪实验等,消费者学习了如何维护自身的消费权益。
现场演示加油机结构。记者 宋延康 摄
在活动中,广西计量院的计量专家为消费者演示了加油机防作弊措施、加油机示值误差等。据专家介绍,加油机内主要通过流量计、编码器、主板等设备来实现防作弊功能,出厂时都已经预设了序列号,一旦序列号因疑似作弊行为发生改变,加油机就会自锁无法使用。在当天的查看中,加油机序列号正常,可以正常使用。专家还使用加油枪把汽油加注到容量为20升的计量设备,在把计量设备装满后发现,加油机也显示加油量为20升,不存在加油作弊的现象。
专家用计量设备对加油量进行检查。记者 宋延康 摄
加油量显示精准。记者 宋延康 摄
据了解,成品油非法经营安全隐患大,事故风险多,非法油品品质低劣,严重污染环境,计量不准确,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中国石化广西石油分公司现场开展小课堂,通过“看”与“闻”的方式对比正规加油站销售的汽油与非标汽油,消费者通过学习后了解到,非标汽油相比于正规加油站销售的汽油颜色更浑浊、气味更重,加注非标汽油不仅容易使发动机损坏,还会造成更严重的环境污染。
非标汽油、柴油颜色更浑浊。记者 宋延康 摄
消费者学习辨别非标汽油。记者 宋延康 摄
广西成品油行业协会现场发出倡议:经营者应当诚实守信,依法经营,切实保证商品和服务质量,为消费者创造良好的消费;行业组织应加强行业自律,督促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准,完善行业规范与相关标准;政府有关部门要强化市场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和违法经营行为,净化市场环境,保证物价平稳,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与信心;消协组织要提高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机制,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消费要“长心眼”,到正规加油站加油,切莫贪小便宜,从源头避免自身权益受到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