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锦华社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切实加强社区民族工作,强化社区服务,不断建立和完善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走出一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新路子。该社区先后荣获“云南省和谐示范社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州级绿色社区”等称号。
金秋时节,记者走进芒市锦华社区。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方玉兰向记者介绍:“我们正建设100平方米的书吧,现有少数民族藏书千余册,以后还将增加各种藏书。”
据介绍,每周一至周五16时30分,社区聘请学校志愿者教授少儿绘画,解决了上班族孩子放学后无人照管的后顾之忧。每周日10时,由志愿者组织举办“小豆芽”读书会,带领孩子诵读国学经典、红色书籍等,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植根于孩子心灵深处。傣族住户项丽蒙说,她的小孩今年上六年级,居委会让孩子放学后有了去处,还学到很多知识。
方玉兰说,2018年,德宏州首个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在锦华社区建成,先后建立了“一站式服务窗口”“红石榴之家”“爱心驿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为民服务阵地,开展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形势政策、创文创卫、疫情防控等宣讲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纳入文明公约、居民公约、行业规章等。社区还开展民族节庆和节日活动,邀请本地非遗传承人开展民族手工艺培训,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通过开展文化联动,丰富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社区及时整合各类服务平台、拓宽服务功能,配置凳椅、雨伞、简易急救包,提供免费热水、充电等服务,让社区服务越来越有温度。”方玉兰说。
坚持组织联建。由街道挂钩领导干部、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和结对共建单位、“两新”组织负责人等23人组成社区“大党委”,实现党组织设置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800余名在职党员和368名志愿者到社区“亮身份、亮承诺、亮作为”,成为责任区的民族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信息沟通员,实现社区原来有事只能“自说自话”到现在有事“集思广益”的工作模式转变。
坚持发展联盟。社区与辖区德宏小匡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德宏后谷咖啡有限公司、遮放贡米公司、孟四干巴等企业组成创建联盟,根据居民需求送货上门,给予优惠,实现互惠互利;与昆明关上社区、呈贡洛龙社区、西山区盛高大城社区结盟帮扶,开启边疆与内地“结对子心连心,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共同发展之路;组织城市家庭与农村家庭、城市孩子与农村孩子、社区与村委会结对子,践行了先进带后进的民族团结进步理念;开展“大手牵小手、共抗疫情”“三八维权”“六一关爱儿童”“为民暖心服务”“我为群众办实事”等中华民族一家亲主题系列活动。
坚持和谐联创。在芒市率先实施基层网格化管理,社区划分为1个一级网格、6个二级网格、44个三级网格,配备专兼职网格员积极下沉到网格开展工作。采取“定人定岗定责”的方式,推动148名党员下沉网格开展政策宣传、纠纷调解。采取“居民点单、社区交单、单位接单”的工作模式服务社区各族群众。将巩固国家卫生城市、人居环境整治、老旧小区改造、河长制等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工作,通过党员联系群众、党员责任区包干、组团式服务等方式,筑起一道道靓丽的城市风景线。自成立“大党委”以来,建立健全20项社区工作制度,共驻单位为社区解决50余个实际困难,党员个人为社区办实事1000余件,开展创文、创卫等公益活动120场次。本报记者 管毓树
团结心语
德宏州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十百千万”和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全州24个边境乡镇(农场)、63个抵边村(社区)全部实现“五通八有三达到”目标,15.25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景颇族、傈僳族、阿昌族、德昂族等4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族脱贫,兑现了“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庄严承诺。
截至目前,全州共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个、示范县1个、示范单位2个。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3个、研究基地1个、示范县4个、示范单位281个。命名州级示范单位510个、教育基地7个。去年,德宏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1983年,德宏将每年10月确定为全州民族团结月,迄今持续开展39次民族团结月活动。目瑙纵歌节、泼水节、阿露窝罗节等民族节庆活动,成为德宏各民族增进团结、不分彼此、同欢共乐的共同节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大交融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