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绿水青山不会自动变成金山银山。近年来,施甸县姚关镇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做深做精“两山”转化文章,探索出一条农旅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让绿水青山“流金淌银”。
姚关镇围绕“红色+绿色”的发展思路,打造“山水田园一幅画”的乡村生态旅游线路。该镇紧扣山邑社区野鸭湖、火星山等区域特色,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为两大抓手,做深做优农旅融合文章,全力打造产业精美、村居优美、风景秀美的绿色示范小镇,先后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4A美丽乡村”“中国传统村落”等,把山邑社区打造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田园画卷,形成“党建+生态”的旅游品牌。
施甸县委书记周耀泉在姚关镇野鸭湖风景区调研时说:“避暑养生是善洲林场、山邑野鸭湖旅游一块亮丽的招牌,要充分利用好、开发好。要抓好民宿产业发展,推进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全力抓好品牌建设。规范经营管理,提升民宿的整体形象和服务质量,加强对民宿经营的卫生、安全等方面监管,推进民宿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施甸县委宣传部部长王世蕊介绍:“山邑社区的3000多亩荷塘,可以产出小龙虾、莲子,吸引游客到这里旅游,带动了周边农家乐的发展。尤其是野鸭湖片区,每年给山邑社区的老百姓带来的经济效益在7500万元左右。这几年来,每年到姚关观光赏荷的游客有10余万人次,在山邑、蒜园以及集镇周边发展起来的农家乐有50多家、精品民宿20多家,充满乡村韵味的‘荷塘经济’不仅美了乡村,也富了村民。”
观田园风光,赏乡村风情,品农家风味,摘新鲜蔬果……一到夏天,姚关镇山邑野鸭湖便热闹起来,来自姚关镇及周边乡镇的游人穿梭于阡陌间,品味乡村的别致韵味,惬意地享受着美丽休闲乡村独有的“慢生活”“土味道”。
近年来,姚关镇山邑社区依托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推进农旅融合,把可看、可吃、可玩、可研学的旅游资源进行统筹、规划、整合,通过推动村企抱团、培植“美丽产业”等方式,让观光旅游、休闲游乐、乡村采摘、民俗体验等乡村旅游业态蓬勃兴起,激活了乡村振兴“美丽引擎”。
这里有个好地方
姚关镇位于施甸县南部,距施甸县城17公里,是一个山区大镇。整个姚关是由许多奇险的小山峰分割环绕的小坝区组成,而野鸭湖就坐落在其北部的一个小坝区——山邑社区。说起野鸭湖的形成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偶然,据记载,很久以前姚关坝区是一片湖泊,由于现关风桥一带严重漏水,湖泊慢慢消失,而地处山邑、蒜园一带的湖泊因地势低洼湖水无法排出,形成了今天的湿地。后来,每逢冬季都有成群的野鸭和灰鹤等鸟类迁徙至此,故冠名野鸭湖。
十多年前,一个本地人承包下了这片荷塘,在旁边开了家叫“山邑人家”的饭庄,以产自荷塘的荷花、荷叶、莲蓬和莲藕,以及荷塘里养的鱼虾为特色食材来吸引食客。荷花盛开的季节,周边的人们都喜欢到这里游玩赏荷,顺便尝尝这里的荷花大餐,优美的环境加上风味独特的美食,名气慢慢在周边县市传开。一到夏季,四方游客慕名而来,野鸭湖变成远近闻名的游玩休闲之所。随着近些年景区面积的扩展以及内部设施的规范,野鸭湖也从以前的一个荷塘发展成为了现在占地1000多亩的旅游风景区。
每年暑气渐盛,野鸭湖就会被绿色铺满。山邑社区已经从发展传统种植业转变到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带出一条“种植+养殖+服务+加工”的产业链,带动周边村民依托产业致富。“到荷花节前后,3000多亩荷花竞相开放,这是游客最多的时候,采莲、泛舟、拿鱼摸虾、品味特色美食……山邑社区的生态乡村游还带动了小龙虾养殖、荷叶茶和腌腊食品加工、特色工艺品加工、特色小吃、农家乐等产业发展,让村民一天天富起来。”山邑社区党总支书记杨绍武介绍。
乡村振兴有后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这篇文章做好了,乡村振兴就有无穷的后劲。姚关镇野鸭湖就让周边的村民利用荷塘经济,享上了生态福,鼓足了“钱袋子”。
5年前的山邑社区,还是一个典型的无资金、无资源、无资产的“三无空壳村”,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谁来种地?”“怎么壮大集体经济?”“如何增加群众收入?”面对这些问题,山邑社区党总支一一破解,交出了“山邑模式”的精彩答卷。
2019年,山邑社区为了提升旅游品质,通过滇沪协作项目投入600万元,完善了旅游厕所、荷池栈道、停车场、污水处理管网等基础配套,实施绿化景观工程,打造符合山邑特色的民宿、仿古游船、仿古小餐车,提升生态旅游品质,统一规范了农家乐和小卖部的门头。基础设施的完善和规范化经营为山邑社区吸引来更多游客,小商贩们的生意越做越红火,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旅游体验。
经过不断摸索尝试,山邑社区党总支从部分农户种植莲藕取得好效益的实践中得到启示:水淹田不适合种粮食作物,但却非常适合种植本地红莲藕,而荷叶可制茶,莲蓬可食用,藕塘能养鱼虾,规模种植莲藕还能展现荷塘景色,带动农业观光旅游,实现一举多得。
李明在姚关镇生活了十多年,经历了从苦日子到好日子的转变,也见证了姚关镇的“逆袭”。数据显示,每年到姚关镇观光赏荷的游客有10余万人次,在山邑、蒜园以及集镇周边发展起来的农家乐50多家、精品民宿20多家。
杨建聪是姚关镇山邑社区朱市冲村民小组的村民,几年前,他在野鸭湖租了200亩田栽种荷花,水下养殖小龙虾和鱼。平时,还接收游客到荷塘里划竹筏、垂钓爱好者钓小龙虾。
“我们主要的产业是销售小龙虾和莲蓬,荷叶还可以制作荷叶茶。冬天,我们捕捞小鱼。每亩纯利润在3000多元,200亩田一年的收入就是60多万元。”提起荷塘经济给他家带来的收入,杨建聪喜上眉梢。
善洲故里气象新
姚关镇通过党建引领,着力打好红色旅游牌,进一步激发了全域旅游新活力,使姚关成为施甸旅游的名片。
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为姚关镇田园综合体建设绘就了生动的一笔。一幅山川更秀丽、城乡更和谐、人民生活更幸福的美丽画卷,在施甸县大地铺展开来。
姚关镇利用好善洲故里这个独有资源,以传承红色基因、践行杨善洲精神为内涵,打造“一居一洞一厂一山一湖两街”杨善洲精神情景路线,逐步构建姚关独有的“善洲精神红色文化圈”,打响“善洲故里·水韵姚关”品牌,提升好红色环线,用好杨善洲故里这一独有人文资源,加快善洲林场—清平洞—善洲故居—大关遗址红色线路的提升串联工作,把爱国主义教育与旅游有机结合,践行“红色+体验”旅游发展模式;绿色环线开发好,用好高原湿地这一独特自然资源,启动火星山—野鸭湖—姚关大峡谷—小白龙绿色线路的旅游开发工作,着力打造姚关坝“田园综合体”;旅游基础夯实好,保护好传统古村落和乡村风貌,加大老集镇、大乌邑传统民居的保护力度,大力推动农家乐、农家客栈建设,差异化发展旅游,擦亮姚关旅游名片,形成一条“党建+红色文化+生态旅游+美丽乡村+民族团结”的多元化旅游品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