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我国每10个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这个庞大的群体,从确诊的那天就被告知,糖尿病这个“帽子”,一旦戴上就是一辈子,无法治愈。
最近,“糖尿病可逆转”的消息在病人群体中流传,很多人觉得看到了希望。同时,骗子们也看到了新商机,打着“逆转”旗号收割了一波“韭菜”。广西糖尿病权威专家表示,“部分糖尿病可逆转”确有其事,甚至已经达成专家共识,但是要警惕打着“逆转”旗号的各种骗局。
关于逆转,已有专家共识
【资料图】
11月11日上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举行的联合国糖尿病日义诊活动上,“逆转”这个词的出现频率颇高。病友们的咨询直指两个核心问题:这消息是不是真的?我还有没有机会?
该院内分泌科秦映芬主任医师介绍,“部分糖尿病可逆转”确有其事。2021年,中国第一版《缓解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正式出台,不仅对于“糖尿病逆转(缓解)”的标准做了清晰界定,同时也对逆转(缓解)糖尿病的临床证据、机制、具体方法进行了全面分析和阐述。
这一消息无疑让众多病人看到了希望。在此之前,几乎所有病人在被确诊的时候都会被告知:糖尿病一旦确诊就不能被治愈。这种观念主导下,如果谁的嘴里说出“逆转”,基本上就等于是说“我要骗你钱了”。
专家们通过义诊咨询活动向公众传递糖尿病防治知识。
兜兜转转,被骗的都是同一拨人
从历年来国家监管部门公布的虚假违法广告查处情况来看,医疗保健领域从来都是重灾区,其中又以糖尿病为最,各种“逆转”“治愈”的广告词,骗走了众多病友的治病钱。
现在,“逆转”成真了,却又再次成了骗子手里挥舞的大旗,一大波病友还没摸清虚实,就已经被割了韭菜。不少病友自嘲:不管是真是假,被骗的都是同一拨人。
今年6月,收到女儿发来的一条微信消息后,糖尿病患者林女士才真的相信自己被骗了,此前无论女儿如何劝说,她都不信。消息里是一则新闻报道,她喝了一年、号称能逆转糖尿病的“驼乳配方奶粉”,涉嫌虚假宣传,被海南省市场监管部门查处并曝光。
一年前,林女士跟着朋友去听了几次讲座,得知了糖尿病逆转的消息,紧接着,身边几个病友都开始喝一款声称“天然驼奶含有胰岛素成分,长期食用就可以摆脱用药,实现逆转”的驼乳配方奶粉,168元一小罐。林女士喝了一年,已花了近1万元。
另一位糖尿病患者杨先生甚至专程去长沙某机构接受所谓的糖尿病逆转治疗。作为一位有9年病史,且有多种并发症的患者,他做梦都想摆脱糖尿病这个“百病之源”。
杨先生告诉记者,机构的人把《柳叶刀》(权威医学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都打印出来了,说保证能逆转。可惜他只确认了“能逆转”,却没搞清楚逆转的方式和条件,就稀里糊涂地交了2万多元治疗费。具体的治疗方式还是注射胰岛素、口服药物等,唯一不同的是要求病人吃指定的一种米,“那个米贵哦,差不多200元一斤”。然而,直到要交下一个疗程的钱了,杨先生的病情还是没有起色,仍然无法离开胰岛素,他觉得不对劲,及时止损。
撇开自律谈逆转都是耍流氓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秦映芬主任医师介绍,以前说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无法逆转,是因为曾经公众对糖尿病不够了解,发现患病时已经晚了,血糖已非常高,出现各种病变,这些病人想要逆转是很难的。
现在所说的逆转或缓解,关键是“早期”,一是年龄较轻,二是病程较短,血糖不算太高,此外,体重不能太轻。已有符合条件的病人在规范治疗后,病情得到逆转,停药7年。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实现逆转的可能性越大,但是,对于病程长,并发症多的患者来说,谈逆转就不太现实了。是否有条件,需要到正规、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详细评估。
对糖尿病人来说,管住嘴是关键,义诊现场设置饮食指导区给予指导。
据介绍,逆转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胰岛素泵、胰岛素皮下注射、口服药物等,并非某些广告宣传中所谓的“重大技术突破”,相反,用的都是临床常用的方法,只是用好、用对人、用对时机的区别,不需要高额的费用。
秦映芬特别提醒,所谓的逆转,必须建立在生活方式的干预上,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要好,按照医生的指导管住嘴,迈开腿,不能逆转以后就放飞自我,否则“可以从坏逆转到好,也可以再从好逆转到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