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链 >

打造易地搬迁就业帮扶新模式 “小梁送工”巧解难题

时间:2022-12-15 08:53:58       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王艳群

隆安震东集中安置区是广西建于县城搬迁规模最大、安置人口最多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近年来,当地创新建立“社区送单、企业派单、居民接单”的“小梁送工”就业服务帮扶模式,在助力搬迁群众灵活就业、持续增收上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震东经验”。

该模式今年入选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典型案例,获第二届公共就业服务专项业务竞赛全国总决赛成果类一等奖,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100多次,获得国家有关部门的肯定推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畅通渠道 点对点“送单”上门

“小梁送工”,因梁佳而得名。他是隆安震东社区党委副书记、居委会副主任、就业服务工作站站长。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在企业用工紧缺、搬迁群众就业困难的双重背景下,震东集中安置区就业服务站应运而生。与此同时,当地政府也组建了震东社区就业帮扶工作队,由县人社局专职干部、震东社区两委干部、乡村振兴工作队员、网格员等成员组成。

工作中,以梁佳等为代表的就业帮扶工作队员,每天把收集到的园区企业、农业基地用工信息,通过社区宣传栏、业主微信群、就业服务专用群、就业服务专门App等渠道第一时间发布,实施“送单”服务,安置区居民可在线上或线下“接单”报名。就业帮扶工作队员对每天报名情况进行汇总后,与用工单位及时对接反馈,根据当天报名情况租定车辆,“点对点”将务工人员接送至企业、基地工作,对接服务由“阶段化”逐渐转为“常态化”,解决了社区内大量用工问题。

2020年以来,就业服务站累计推荐零活就业岗位3万多个,发布企业、农业基地用工信息4万多条。目前,“小梁送工”仍在延续,每天“点对点”送工基本保持在100—150人左右,务工薪酬当日结算或按月计算。

多方联动 打破就业供需瓶颈

每年春节前后都会出现企业招工难和农业基地季节性用工荒等问题,而安置区内大龄无技能的搬迁户劳动力,也时常存在就业无门的情况。

据统计,目前隆安全县共有500亩以上大型农业基地300多个、连片种植100亩以上水果基地485个。针对这些基地临时性、季节性用工需求数量大的特点,震东社区就业帮扶工作队通过行业部门信息联动、沟通对接、上门调研核实企业用工需求等方式,收集临时用工、长期用工情况,为群众组织提供更多的零工岗位,着力化解用工难题。

在“小梁送工”就业服务品牌的带动下,多部门积极联动,引导帮扶工作队与周边工业园区企业公司沟通对接,了解用工需求,在企业和劳动力之间形成每日“点对点”企业派单社区送工常态化机制。

震东集中安置区还积极联合用工企业、农业基地,经常性开展“订单式”“项目制”技能培训,提高搬迁群众劳务技能,提高稳定就业率,既缓解了企业、产业基地季节性用工困难,又有效解决了大龄无技能搬迁户劳动力就业无门的短板问题。截至今年11月底,震东社区已与50多家企业、农业基地签订用工合作协议,旺季时日用工量超1000人。

优化管理 促就业保增收

为深入拓展“小梁送工”服务,围绕隆安“一园一城一基地”开发建设过程中的人力需求,震东社区专门设置了“小梁送工”零工市场,用于服务全县农民工灵活就业。

震东集中安置区经常性开展各村劳动力座谈会,加强村集体、村小组、村民群众之间的联系,组建多支积极参与的零工队伍。利用居家手工计件类工作如串花、假发制作等,通过上门送件、上门收件等方式帮助残疾人、老年人就业增收。同时积极引导安置区临时工队伍按不同年龄、不同务工技能和家庭情况等优化整合,成为不同类别的用工小组,向专业化团队发展。

截至今年11月底,隆安县已先后成立了建筑零工组、火龙果基地组、柑果基地组、水果包装组、水果加工组等8个“专业型务工团队”。“小梁送工”累计组织送工858批次6.86万人次,帮助务工群众实现日收入100—300元。零工市场以“小梁送工”为载体,已成为全县零工人员集散地、企业灵活用工输送地,并着力打造成立足隆安,面向全市、全区乃至全国的专业化送工服务站点。

标签: 就业服务 工作队员 零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