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南宁3月7日讯(记者 胡戴炜 雷剑秋)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是一项有温度的事业,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现实路径。近年来,南宁市立足“一米高度”视角,围绕“社会政策友好”“公共服务友好”“权利保障友好”“成长空间友好”“发展环境友好”五个友好目标,着力探索打造“体系完整、理念先进、特色鲜明、品质卓越”的儿童友好城市。
儿童福利机构创新转型,保障特殊儿童基本权益
近日,记者来到南宁市儿童康复中心,走进神经康复科,看到4岁半的家家(化名)在母亲莫女士的陪同下正进行康复治疗,见到记者,家家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资料图片)
家家(化名)正在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双手协同运用训练。广西新闻网记者 胡戴炜 摄
“家家已经来康复中心治疗3年了,因右侧肢体偏瘫,刚来的时候无法走路,经过长期的治疗和训练,现在已经能走路了,甚至可以和幼儿园的小朋友踢足球、打篮球。”莫女士告诉记者,家家在精神面貌上也有很大改变,之前迎面碰到人都会害怕,甚至躲避,现在变得越来越自信大方了。
特教教师正在指导学生和家长进行训练。广西新闻网记者 胡戴炜 摄
“除了身体上的康复训练,心理上的康复训练也是尤为重要的,我们中心组建了一支由医生、康复教师、特教教师、社工、心理学教师构成的跨专业、跨领域团队,根据小孩评估结果来制定对应康复方案,帮助他们适应社会环境。”南宁市儿童康复中心书记、主任韦美宾表示。
据了解,南宁市儿童康复中心是一所集“医、教、评、康、研、培”六位一体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以“医教结合·康教共济”为核心,融入“活教育”“积极心理学”和世卫组织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理念,打造“医教结合”南宁模式。自2021年10月起,南宁市儿童康复中心全面实行公益性服务,对学龄前特殊儿童采取一年一招生,根据特殊儿童自身特点设置针对性课程,康复教育服务全程不收取任何费用,让更多的适龄特殊儿童感受到关怀。截至目前,服务学龄前特殊儿童801人。
基础教育扩容提质,满足儿童发展需求
近年来,南宁市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断完善全市托育服务体系,提升全市托育服务能力,目前全市托育服务机构687家,可提供托位2.6万个。
托育园老师正带领小朋友们做游戏。广西新闻网记者 胡戴炜 摄
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附属托育幼儿园附近,记者还未入园便听到校园里嬉戏的欢笑声。记者走进校园,看到同学们正相互追逐玩耍着,有的在玩滑梯,有的在荡秋千。据了解,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附属托育幼儿园是去年7月份新开设的一所自治区示范托幼示范园,采用“托幼一体化”教育管理模式,可容纳280名小孩。
“托幼一体化最大的特色在于0-6岁的教育不断层,遵循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更有利于促进儿童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同时有利于减轻家长在儿童入托后再次择园的压力。”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附属托育幼儿园行政园长葛亮说道。
南宁市第十七中学“1+1同步课程”教学课堂。广西新闻网记者 雷剑秋 摄
走进南宁市第十七中学,一场特殊的课堂正在进行,讲台上没有主讲老师,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正通过“云端”共上一节课。
据南宁市现代教育中心副主任方梅介绍,这是“1+1同步课程”教学,主要通过名校网络课堂、名师课堂、专递课堂三个平台,打破地域限制,让听课端的学生与主讲端的学生一起进行课堂教学互动,同上一节课。该教学模式不仅上课形式丰富活泼,还能弥补县区、乡镇师资薄弱的学校开不起课、师资不足的缺陷,达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效果。截至目前,南宁市第十七中学配备主讲课堂80间,听讲课教室330间。
据悉,下一步,南宁市将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利用现有资源,通过改建、扩建等方式开设托班,招收0-3岁幼儿,鼓励民办幼儿园开设普惠性托班;同时,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抓好义务教育“双减”工作,以学区制管理、集团化办学为抓手,挖掘、培育和打造本辖区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推动全市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满足儿童教育需求。
开设特色公交线路,护航儿童出行安全
随着一阵放学铃声响起,在天桃实验学校银杉校区就读的二年级学生张睿熙和同学们一同走出学校,熟练地拿出公交卡刷卡,上车。“我每天往返都是和同学们一起乘坐‘邻里护学公交’,已经有一年了,非常方便,不仅节省了爸爸妈妈接送的时间,而且他们也不用担心我上下学的安全。”张睿熙说道。
学生放学后刷卡乘坐邻里护学公交。广西新闻网记者 雷剑秋 摄
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设施工程大队民警许翔向记者表示,邻里护学公交投入运营后,学校门口接送的车辆减少了25%以上,至今未发生一起涉及护学公交专线及运营车辆的交通事故,孩子们的交通安全得到最大限度保证。截至目前,南宁市共开通护学公交班线177条,惠及74所中小学校。
据了解,近年来,南宁市持续开展公交线网年度优化工作,综合考虑儿童出行诉求,推出护学公交等156条特色公交线路,为乘坐公共交通的家长和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下一步,南宁市将围绕提升儿童适用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和舒适性,推进候车空间的适儿化改造,确保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
儿童友好,理念需先行,政策为先导。据悉,南宁市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主动融入儿童优先发展理念,将儿童友好纳入教育、卫生、文化、体育、民政等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专项规划,开展儿童发展现状需求常态化研究。将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纳入《南宁市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总体目标,并贯穿儿童与健康、儿童与安全、儿童与教育、儿童与环境多个领域多项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
“目前,南宁市正积极争创第二批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下一步,我们将推动编制《南宁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南宁市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战略规划》。引入行业专家、社会组织参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相关理论研究、标准制定、项目策划和创建工作,实施一批儿童友好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探索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视角多样的儿童友好特色实践活动,推动儿童友好宣传进学校、进社区、进医院、进机关、进企业、进家庭。”南宁市妇联党组书记、南宁市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吴秀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