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永登县城关镇东街社区特困居民席永胜家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辖区驻守干部、社区网格员及帮扶单位人员来到了他家,开展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活动。
席永胜一家是永登县探索试行县直部门单位党员干部驻守基层包户工作机制的受益户。自开展兰州战“疫”后市域善治大讨论活动以来,永登县以社会救助为切入点,全面组织党员干部驻守城关镇各社区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下大力气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群众获得感检验工作成效,推动社会救助更有温度、困难群众更有保障。
定期探访制度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永登县城关镇现辖5个社区,社区常住人口约8.8万人,辖区内低保户、孤寡独居老人、困难儿童、残疾人、患大病慢病等特殊人群。为此,永登县充分发挥县直部门单位驻守干部优势,统筹集合各方力量,建立困难群众定期探访制度,推动形成了政府救助公共服务与个性化、社会化关爱援助服务相结合的新型社会救助服务模式。
定期排查探访帮扶对象,让“受助及时”。据了解,在结对帮扶困难群众中,驻守干部定期排查探访帮扶对象,全面排摸全镇各网格内住户情况,及时掌握困难户的家庭结构、收入来源、劳动力、住房等信息,重点关注低保户、孤寡独居老人、困难儿童、特困人员、残疾人、患大病慢病等情况。强化探访联系,对于新产生变更的信息,及时更新调整台账,做到对困难群众进行动态监测。各帮扶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根据群众困难原因和发展需求,从最困难、最迫切的问题着手,因户施策制定帮扶计划,完善帮扶措施,跟进实施个性化帮扶,切实做到对困难群众“救助有方”。2013年,席永胜因车祸导致瘫痪,至今无法下床,父亲外出打工,母亲早年干活时腰椎受伤一直在家休养。驻守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了解他们的生活、健康状况以及遇到的困难,认真倾听他们的诉求后,决定将其母亲张春香安排到青龙山公园做临时清洁工作。同时了解到席永胜因户口在新疆等原因无法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驻守干部表示将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尽早帮其将户口迁移到永登,以便争取到政府相关优惠政策及补贴。
建立定期会商机制,由社区和辖区单位配合各网格点,对帮扶单位提出的帮扶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研判评价,确保工作任务落实落细。对生活突发变故的家庭实行“先行救助、后置审批”,帮助困难群众寻求解困办法,协调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资金、就业、就学、就医等实际问题,真正让困难群众“受助及时”。
多措并举开展精准帮扶。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根据帮扶对象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帮扶人员,跟进完善帮扶举措。对基本生活存在困难、符合相关救助条件的,及时协助其申请临时救助、最低生活保障金。对因突发家庭变故等情况致贫致困的,由驻守干部联系相关单位开展临时救助,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提供稳定、精准的帮扶关爱,帮助群众早日走出困境。
完善制度确保帮扶实效。各单位坚持把结对帮扶作为扶贫帮困、强化党群干群关系的常态化工作,引导驻守干部把帮扶工作作为立足社区的一项重点工作,确立一对一的定期探访结对帮扶关系,通过“定期探访帮扶结对卡”,为帮扶对象建立档案,督促落实“一月一探访”任务,千方百计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
真情帮助
才能真正帮到“根”上
新城区社区35号网格指挥长张永红是一名驻守干部,在对困难群众走访中了解到惠民花园居民杨军的妻子因病瘫痪在床,一家四口人全靠杨军一个人打零工生活,张永红了解到杨军的情况后,主动帮扶杨军一家。通过交谈得知杨军是一名电工后,张永红便四处奔走终于在佳永物业为杨军找到了一份电工的工作,使杨军一家的生活稳定下来。解决了杨军的工作后,又得知杨军的两个孩子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于是协调年轻的驻守干部无偿为杨军的两个孩子定期辅导学习。
自开展驻守社区结对帮扶工作以来,城关镇共组织1044名党员干部,完成对5个社区、27个老旧小区的贫困户、残疾人、精神疾病患者、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全面摸排,逐一完善健康状况、有无亲属陪同、生活能否自理等9个方面内容的信息记录。截至目前,对核实确定的70户134人,已全部入户探访,向15户家庭发放慰问金9300余元,向24户困难户发放米面油等生活用品;为19户专门制定了结对帮扶计划,协调民政部门为11户家庭申请临时救助及最低生活保障,协调6人参加公益性岗位;为2户家庭的3人协调落实医疗优惠政策,为5人办理慢性病门诊,有效解决了困难家庭群众的后顾之忧。
推动社会救助
困难群众更有保障
“帮办实事好事要诠释真情。”永登县城关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后一段时期,该镇还将组织驻守干部开展“问身体、问生活、问收支、问产业、问需求”“五问”活动,重点围绕孤寡独居老人、重大疾病患者、残疾户、失业人员进行排查,建立工作台账,因户施策制定帮扶措施,让困难群众就近与党员干部“结亲”。重点聚焦生活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做好“解思想疙瘩、解家庭忧虑、解矛盾纠纷、解生产难题、解致富路径”的“五解”工作,用心用情解难题,从点滴之处、细微之处真帮实扶办实事,让困难群众随时随地“受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