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依托兰州市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市文旅局全方位加快文旅融合,通过打造文化地标、优化产业布局、塑造品牌活动等各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有效促进了文旅文创产业的融合创新发展。
文旅融合让古老金城美誉不断
去年以来,市文旅局成功创排了红色儿童剧《大豆谣》作为创新案例选报中宣部,推出的《民族脊梁——甘肃抗战人物展》,接待观众15万余人次。力求让文艺作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我市成功创排交响合唱组曲《南梁颂》并在国家大剧院首演成功。期间,《人民日报》还专门刊发署名文章《交响合唱组曲<南梁颂>的艺术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我市还以西路军将士感人史料为支撑,成功创排民族歌剧《西风烈》。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为了进一步推进文旅融合,近年来,市文旅局大力促成文化与旅游的激情碰撞和深度融合,以项目为抓手,着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吸引力、创新力。目前,市文旅局实施推进文旅项目76个,完成项目投资55.26亿元,完成计划的104.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27亿元,完成计划的122.6%。水墨丹霞、“读者印象”精品街区、兰州老街、甘肃简牍博物馆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实施,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也有序推进。
2021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6936.1万人次,同比增长43.86%;实现旅游收入593.5亿元,同比增长40.84%。兰州入围2021“艾里缇斯”奖,被评为“最美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被携程2021年度口碑榜评为“最具魅力特色目的地”和“最佳新晋目的地”;被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评为“全国年度最佳推广旅游胜地”和“中国最美夜游景观名城”。
景区扩容增质 外宣全媒体发力
近年来,通过全面整合文旅资源,打造精品旅游景区,我市将各个景区景点的现代设计理念和当代生活方式进行了深度结合,致力于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先导性产业。
到目前,我市新评定河口古镇、水墨丹霞等国家3A级旅游景区8家,评定凤凰民俗小镇等2家国家2A级旅游景区,推荐评定西固区达川镇吊庄村等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7个。特别是,兰州老街还入选第一批甘肃省旅游休闲街区,榆中县小康营乡浪街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同时,市文旅局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先后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0条(市内4条、市外省内6条),游客人数、旅游收入同比上升200%以上。
此外,为了更好地实施文旅营销工程,进一步拓展本土文旅资源对外宣传的宽度,市文旅局还在海外平台成功发布57秒时长的兰州旅游形象宣传视频、“用音乐告白黄河”短视频,借助“探索甘肃”海外项目发布黄河楼、兰州飞天等短视频,发布“水墨丹霞之琵琶版”视频等。
期间,通过境外新媒体平台发布了兰州中山桥、白塔山等地标性景点景区,受到海外人士的广泛关注。还进一步深化了与新华社、《中国日报》、央视等央媒合作,利用微信号、头条号、百家号、企鹅号全年发布推广软文4955篇、设计发布H5软文8篇,阅读量达212万+;微视频、抖音号、快手号发布原创短视频244个,播放量突破1000万次;与凤凰网甘肃频道合作共发布兰州相关报道180篇(部),凤凰网三端带动总浏览量独立IP访客2746万、浏览量8240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兰州文化旅游微博号荣登2022年2月全国市级文化和旅游微博传播力指数榜首。
“互联网+旅游”激活消费潜力
近年来,依托“互联网+旅游”进一步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市文旅局聚焦“六夜”联动,通过制定《2021年兰州市文化和旅游消费惠民活动实施方案》,实施了“点亮金城夏夜”为主题的文化和旅游消费惠民活动,极大激活了广大市民的消费潜力。期间,通过评选“六夜”品牌、产品或企业,投入资金80万元发放文旅消费券26855张,带动全市文旅消费达2100余万元。市文旅局还积极组织3个项目申报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兰州老街被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李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