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荒了十多年的田,终于可以种稻谷了。”近日,融水苗族自治县永乐镇荣山村党总支部副书记韦善辉说。他眼前的这片田地,曾是荒地。如今,破土开荒,准备重新种上水稻。
机声隆隆,勾机在田间平整土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永乐镇荣山村西村屯老人廖永贤喜上眉梢。他说:“我有2亩多的土地荒了12年,孩子在外打工,我体力吃不消,干不了农活。现在有人承包土地,有固定租金收入,我是一百个满意。”
据了解,为盘活农村弃耕地,永乐镇先后通过摸底调查、动员统计、土地流转、连片整治等方式,走出一条“护田”新路子,不仅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底线,还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推进撂荒弃耕地整治中,创新的‘一卡通’打款形式能充分调动农户种植的积极性。”永乐镇党委副书记梁建威说,按照“谁种补谁、多种多补、补种不补”原则,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补贴等涉农资金补助金全部一次性发放给种植户。
为让党的惠民惠农政策落地落实,融水苗族自治县纪委监委、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单位的党员干部走田间、进农户,面对面与群众讲政策,宣传粮食安全知识。
今年以来,永乐镇打出服务“组合拳”,共整治撂荒田400多亩,计划种植早稻2.5万余亩。辖区内的4个合作社承包农田1600多亩,购置了耕田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并组成农机服务队,为乡镇农民提供社会化服务,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翅膀,护航粮食安全“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