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省政府公布的《云南省“十四五”区域协调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将推动滇中城市群发展,打造“轨道上的滇中城市群”。
其中,以昆明市为重点,有序发展市(域)郊铁路,充分利用国铁富余能力,开行市(域)郊列车。研究环滇池有轨电车,加快实施昆明地铁1号线西北延、2号线二期、5号线建设,积极推进6号线三期、7号线、8号线、9号线一期、嵩明线、安宁线6个项目前期工作。鼓励支持滇中地区有条件的州市因地制宜、科学有序发展有轨电车等低运量轨道交通,适时发展中低速磁悬浮等中运量轨道交通。
全省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到2025年达30%
《规划》明确,到2025年,与主体功能区战略相适应的区域经济布局初步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更加有效,“产、城、人”实现协调发展,“滇中崛起、沿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一体化”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滇中、沿边、滇东北、滇西四大板块错位发展、融合发展、特色发展,相对差距逐步缩小。滇中城市群功能基本健全,滇中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集聚全省50%的人口和68%的地区生产总值,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左右,成为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强劲动力源。各区域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人民生活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值缩小到2.7左右。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居民就业岗位得到充分保障,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全省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达30%。
到2025年昆明市经济总量达1万亿
常住人口达1000万左右
推动滇中崛起方面,以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为引领,以都市圈为核心,推动滇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高人口和经济密度,努力将滇中地区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核心区、通达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的大通道枢纽,云南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引擎。空间范围为昆明、曲靖、玉溪、楚雄等4个州市及红河州北部的蒙自、个旧、开远、建水、石屏、弥勒、泸西等7个县市。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新材料、大健康、数字化,培育支撑昆明未来30年发展的支柱产业,把新材料产业打造成为千亿级新兴支柱产业,把大健康产业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上有一定地位的产业,在数字化上实现跨越,为“数字云南”建设带好头作好示范。
到2025年,昆明市经济总量达到1万亿元,常住人口达到1000万左右,城市形象品质明显提升,成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火车头。
以昆明为中心形成1小时通勤都市圈
推动主城高速路重点收费站外迁
打造高品质昆明都市圈上,以昆明中心城区为中心,形成1小时通勤的昆明都市圈。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社会治理等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昆明中心城区连接周边城市的城际铁路、城际轨道等交通设施建设,推动昆明主城高速公路重点收费站外迁,实施“断头路”畅通工程和“瓶颈路”拓宽工程,加密城际公交,形成快速、便捷、智能的通勤圈。
推动周边城市承接昆明外溢功能,积极布局乡村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化园区、特色小镇等载体,打造功能完善、产业协同、绿色健康、舒适宜居的都市圈。到2025年,昆明都市圈集聚全省20%的人口、40%的地区生产总值。
按照“规划共绘、基础共联、资源共享、产业共兴、环境共建”的机制,加快推进昆明与滇中新区融合发展。到2025年,滇中新区工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高于12%、18%。
推进昆明玉溪同城化
打造“轨道上的滇中城市群”
推动滇中城市群发展方面,加快构建滇中城市群“一主四副、通道对接、点轴联动”空间格局。推进昆(明)玉(溪)同城化,麒(麟)沾(益)马(龙)宣(威)、蒙(自)个(旧)开(远)建(水)、楚(雄)南(华)城镇组团一体化建设。以实施基础设施“双十”重大工程为引领,加快推进铁路“建网提速”工程、县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互联互通”工程,优化布局运输机场,打造“轨道上的滇中城市群”。
提高滇中区域高铁、轨道交通覆盖面,续建重庆—昆明、弥勒—蒙自高速铁路;开工建设大理—丽江—攀枝花铁路,开展丘北—文山、贵州威宁—昭通等城际铁路前期研究工作;续建丽江—香格里拉、大理—瑞丽、叙永—毕节(云南段)等普速铁路项目;新建蒙自—文山、文山—靖西(云南段)等普速铁路项目;开展临沧—清水河、保山—泸水、滇藏铁路(云南段)等普速铁路项目前期研究工作,适时启动建设。到2025年,力争铁路运营里程达6000公里。
实施南涧—云县、勐海—打洛等9个国家高速公路项目;实施孟连—勐海、泸西—丘北—广南—富宁等70个省级高速公路项目。到2025年,全省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总里程确保达到1.3万公里、力争达到1.5万公里,全省除福贡、贡山外的127个县(市)区实现高速公路互联互通。
加快推进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续建红河蒙自机场,新开工昭通机场迁建,加快推动元阳,楚雄等支线机场新建;加快实施丽江、西双版纳等13个支线机场提升改造;开展普洱机场迁建及景东新建机场等前期工作;加密国内国际航线,巩固拓展省内环飞航线。到2025年,全省航线数量达到750条,通航城市达到210个。
积极推进6号线三期、7号线
8号线、9号线一期、嵩明线
安宁线6个项目前期工作
以昆明市为重点,有序发展市(域)郊铁路,充分利用国铁富余能力,开行市(域)郊列车。规划研究环滇池有轨电车,加快实施昆明地铁1号线西北延、2号线二期、5号线建设,积极推进6号线三期、7号线、8号线、9号线一期、嵩明线、安宁线6个项目前期工作。鼓励支持滇中地区有条件的州市因地制宜、科学有序发展有轨电车等低运量轨道交通,适时发展中低速磁悬浮等中运量轨道交通。
推动设施联通,加快建设沿边铁路、沿边高速公路,推动中缅陆水联运通道项目合作开发,实现中缅新通道海公铁联运常态化运行,全面畅通中越、中老泰国际运输通道,建设中越河口—老街跨境国际通信线路,科学规划布局跨境物流网,推进省内天然气支线管网与中缅天然气管道互联互通。
分段分类分期推进沿边铁路建设,争取“十四五”尽快开工建设蒙自—文山铁路,加快推进文山—靖西、临沧—普洱铁路纳入国铁集团勘察设计计划,积极推进芒市—腾冲—猴桥等铁路前期工作。加快建设瑞丽—孟连、勐醒—江城—绿春、绿春—元阳、孟连—勐海等沿边高速公路。
开展石龙坝水电站(昆明)
昆明钢铁厂等工业遗产保护利用
以昆明高新区、玉溪高新区、楚雄高新区为载体,建设滇中创新核心区。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开放发展高地、深化改革先行区、优势产业集群。其中,昆明产业发展重点市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化工、稀贵金属、光电子微电子及半导体、新能源等新材料,打造千亿级产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国际一流的体检机构、医学中心、医学院、高水平综合医院和专科医疗机构,打造“国际医疗健康城”;大力发展数字产业,建设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和昆明城市大脑。
推动老工业城市(昆明市)重构制造业竞争优势,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推动城市更新改造,促进昆明城市经济转型和功能提升。加快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推进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打造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等千亿级制造业集群。开展石龙坝水电站(昆明)、昆明钢铁厂等老工业基地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推进老工业企业搬迁改造、老旧社区改造、老厂区老厂房设施改造,推动形成融合发展,提升城市品质。
着力打造以独龙江盘龙江等
为代表的“美丽河流”
重点加大滇池、星云湖、杞麓湖、异龙湖等污染湖泊治理力度,持续改善洱海、阳宗海、程海等水质良好的湖泊,保护好“高原明珠”,打好“湖泊革命”攻坚战。合理设立生态廊道和环湖公路,作为湖泊空间基准和公共标识,引导人口和产业有序退出湖滨区。强化规划引领,编制湖泊保护治理“十四五”规划及“一湖一策”保护治理行动方案,严格空间管控。坚持科学管湖,强化湖泊科技攻关,建设“智慧湖泊”。
统筹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及水资源保护,强化河(湖)长制,推进长江(金沙江)、珠江(南盘江)、元江(红河)、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温江)、大盈江(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保护治理。推进优良水体保护及劣Ⅴ类水体综合整治,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加大长江上游生态保护修复力度,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加强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治,筑牢长江上游安全屏障。着力打造以独龙江、瑞丽江、大盈江、盘龙江等为代表的“美丽河流”。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完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建设生物多样性大数据库。加强野生动植物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珍稀濒危物种重要栖息地和迁地保护体系,推进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小区建设,开展天行长臂猿、亚洲象、滇金丝猴、林麝、绿孔雀等珍稀濒危特有物种及朱红大杜鹃、藤枣、云南梧桐等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人工繁育和回归。承办好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拓展大会后续效应。
※规划目标
到2025年
昆明市经济总量达到1万亿元
常住人口达到1000万左右
昆明都市圈
集聚全省20%的人口
40%的地区生产总值
力争铁路运营里程达6000公里
全省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总里程
确保达到1.3万公里
力争达到1.5万公里
全省除福贡、贡山外的127个县(市)区
实现高速公路互联互通
全省航线数量达到750条
通航城市达到2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