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间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30.49万个;新增医疗机构1051个、医疗床位0.79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92万人,分别增长85.2%、64.8%、89.7%;累计配租配售各类保障性住房11.09万套(间),保障人数超21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居全国前列,生态文明指数全国第一,先后获评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12日,由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牢记使命 奋斗为民”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厦门专场举行,这张来自厦门的民生事业发展成绩单分量十足,格外吸睛。
既要发展速度,更要民生温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厦门始终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每年将70%以上的财政支出投入民生和社会事业,着力补齐短板弱项,持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和人民生活品质。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伴随厦门在新起点上腾飞的,是老百姓不断提升的获得感、幸福感。
“大手笔”与“精耕细作”并存
4日,随着翔安大桥最后一件中节墩台吊装完成,项目距离全线通车再进一步。作为厦门市第七条进出岛公路桥隧跨海通道,翔安大桥全线预计2023年完工通车。
从空中俯瞰厦门,最令人惊叹的莫过于城市框架的拉开——40年前,厦门进出本岛的通道只有一条海堤,如今,“四桥三地铁两隧一海堤”畅通连接岛内外,还有远期规划旅客年吞吐量8500万人次的翔安新机场正加快建设,福厦高铁预计明年建成……一个个交通大项目让群众出行越来越便捷。
“提升本岛、跨岛发展”,不仅在交通领域,多年来,厦门加快把更多公共资源向岛外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困难群体倾斜,加快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短板,加快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确保“有学上”,力争“上好学”。2012年以来,厦门加快教育扩容增量,每年新、改、扩建一批学校和幼儿园,全市共新建成425个中小幼项目,新增学位30.49万个。厦门一中、厦门双十中学、厦门外国语学校、厦门实验小学等名校纷纷“跨岛”,在岛外举办实质性分校;“名师出岛行动”持续开展;厦门推动智慧校园建设,让农村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一系列助力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的举措润物细无声。
建成投用弘爱医院、心血管病医院等一批重点医院;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儿童医院、川大华西厦门医院先后入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分布在厦门岛外的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环东海域医院、马銮湾医院全面进入装修施工阶段……针对优质医疗资源不足的困境,厦门持续破局,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健康服务。
高品质生活更加可触可感
前不久,在厦门筼筜湖畔,摄影爱好者的“长枪短炮”和市民的手机镜头纷纷瞄准了正在换新装的白鹭。媒体上、朋友圈中,漂亮的白鹭一时“刷屏”。
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白鹭翩翩——从被居民吐槽“不宜人居”到蜕变成为“城市客厅”“城市绿肺”,筼筜湖的治理之路,是厦门对生态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之路,也是对市民高质量生活品质的坚持之路。
在全国最早推出地方生态立法、垃圾分类立法,至今颁布50多个生态地方性法规规章;成立由市主要领导担任主任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实行最严格的环评审批、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等制度;高标准实施蓝天、碧水、碧海、净土四大工程;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居全国前列,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优于全国水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全国前列……厦门长期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动真格”、见成效,“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抬头仰望是清新的蓝,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绿”。
对老百姓来说,在厦门,宜居的含义可以得到更翔实的应答——厦门目前已形成符合厦门实际、分层次、全覆盖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探索形成住房保障的“厦门蓝本”,越来越多群众实现住有所居;老有所养越来越完善,厦门实现居家养老全覆盖,还是全国养老服务综合改革、国家级医养结合“双试点”;城市公共文化设施人均享有率居全国前列,不仅有金鸡百花电影节、海峡两岸文博会等“大品牌”,更有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共建共治共享增进社会和谐
7日,为新一轮文明创建吹响冲锋号,厦门召开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工作动员部署会,会上主要领导带头全面分析厦门市文明创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动员各级各部门正视差距、奋起直追,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对于已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的厦门来说,文明已成为城市的鲜明精神底色,也蕴藏在许多市民心中,展现在他们日常举手投足之间。
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在厦门长期文明创建中形成的这份“成功秘诀”,也同样适用于民生兜底保障工作。打造最温馨的城市,厦门推动治理创新,以共建共治共享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每天中午,思明区开元街道深田社区的近邻小食堂内饭菜飘香,欢声笑语,不少辖区内的高龄老人就近到此用餐。除了创新打造近邻小食堂精准解决老年居民的就餐需求,社区还集思广益,在居民的积极参与下,联动社会资源打造了近邻小广场、近邻小工坊等10个“近邻”空间,解决居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如今,“近邻”模式在厦门遍地开花,通过党建引领,促进居民与居民、居民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就地就近就便、共建共治共享,有效破解当代社会人际关系陌生化、组织碎片化带来的治理难题,并已向全国推广。
全市遍地开花的“爱心屋”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平台,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全市808个“爱心驿站”让交通工人、环卫工人等群体获得更多关爱……厦门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携手兜牢民生保障底线,让温暖渗透到更多细微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