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外调水占比首次超过三分之一 玉溪探索再生水“循环链”

时间:2022-05-24 17:45:04       来源:玉溪日报

作为重度缺水地区和资源性缺水城市,近年来,玉溪中心城区的饮用水已不能自给自足,每年需从华宁大龙潭调水“解渴”。2021年,外调水占比首次超过三分之一。

面对缺水困局,我市以城镇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再生水“循环链”,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成符合达标排放的国家一级A标水后,再将其作为“原水”进行深度处理,让其变成更清洁的再生水,用于工业补充、农田灌溉、园林绿化等方面。

目前,中心城区再生水设施日均供出再生水量约1.52万立方米,再生水利用率不到15%,要实现“十四五”末再生水利用率达25%的目标,尚有许多工作要做。

水资源短缺催生“第二水资源”

据玉溪市水资源公报显示:2020年,红塔区水资源总量为1.7383亿立方米,常住人口51.5万,人均水资源量337立方米/年。人均水资源量远远低于全省人均4835立方米/年和全国人均2100立方米/年的水平,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年的警戒线,为重度缺水地区和资源性缺水城市。

“自来水生产首先要有水源,但中心城区水源一直不足。”玉溪市供排水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文清介绍,目前,玉溪中心城区主要有两个水源点——东风水库和飞井水库,近年来两座水库蓄水一直不足。2021年,玉溪市供排水有限公司使用原水3956万立方米,其中,从华宁大龙潭调水1400万立方米,外调原水占比达35.4%。

黄文清说:“如果没有大龙潭调水工程,在干旱的特殊时段,玉溪中心城区也许要实行分区域供水或者限时供水。”截至今年4月底,玉溪中心城区已向大龙潭调水300万立方米。如果降雨量不理想,还会根据实际需求继续外调原水“解渴”。

近3年来,玉溪中心城区城市供水量以4%至5%的速度在增长。目前,玉溪市供排水有限公司覆盖的供水面积达65平方公里,累计向中心城区供水的注册用户达11万户32万人,加上工业用户、行政事业用户及其他用户,日均供水量达10.5万立方米,其中60%是居民用水。

专家预测,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城市人口的聚集,未来的用水量将持续增长。玉溪中心城区给水专项规划(2013年―2030年)显示,红塔区如果按75万居住人口测算,自来水厂日产水规模需达40万立方米,才能满足生活用水、工农业用水和城市用水。

缺水之困,如何破局?多名受访者一致认为,将污水资源化利用是节水开源的重要内容,这不仅仅是现实需要,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去年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0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指出我国将系统开展污水资源化利用,要求全国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25%以上,京津冀地区达35%以上。

长期从事污水处理工作的玉溪市供排水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厂副厂长邢从文介绍,所谓“再生水”,是指城市污水、废水经净化处理后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利用的水。经过处理的污水水质需达到国家标准,这种水远远优于部分自然河道的水,水质好就能持续利用,虽然不能作为生活饮用水,但可以用于城市绿化、工业用水、农业灌溉和城市杂用。

按照10部门联合发布的要求,像玉溪这样的缺水型城市,“十四五”末再生水利用率达25%以上;到2025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畜禽粪污和渔业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污水资源化利用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基本建立;到2035年,形成系统、安全、环保、经济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格局。

黄文清认为,对人均水资源量远远低于国际警戒线的红塔区而言,再生水利用需求已经非常迫切,且势在必行。再生水利用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经济范畴,它不仅攸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更攸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的“第二水资源”。

再生水利用大有可为

在自来水生产水源不足的背景下,“分质供水、优水优用”的理念已达成共识。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2015年,玉溪市供排水有限公司污水再生利用项目计划筹建;2016年12月,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2018年7月,该项目进水试车。此后,玉溪市污水处理厂经过数次水质提标改造,让再生水符合达标排放的国家一级A标水,并于2019年5月正式向用户供水。

5月17日下午,在玉溪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污水处理现场,记者目睹了污水变清水的整个处理流程。在工厂一角,散发着臭味的污水经过粗格栅、细格栅和旋流沉砂池等几道工序后,实现了“渣水分离”,再经过生化池、沉淀池等工序进行污水脱泥和污水处理,最后经石英砂过滤和紫外线消毒后,污水已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成为透亮无味的达标水,可向用户供水。

邢从文介绍,污水再生利用项目年设计总规模为4万立方米/日,分两期建设。目前,投资4500万元、占地7.5亩的一期工程已具备了日供再生水2万立方米的规模,且配套建设了一座水池和17公里的再生水供水管道,将大型工业企业用水与城市自来水供水分开。

从今年5月9日起,再生水项目已向玉溪新兴钢铁有限公司、太标集团、红塔区环卫站、橄榄绿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和玉溪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红塔区土地整治项目等多家单位及项目供水,供水量从最早的日均5840立方米上升到现在的日均1.52万立方米,并在工业循环冷却用水、城市绿化、城市景观补水、农业灌溉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玉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节约用水管理中心主任卢家群介绍,算上玉溪市第二污水处理厂日产1万立方米的再生水项目,红塔区的再生水日供水能力达3万立方米,但仅有1.52万立方米被供应出去,再生水目前还处于“产能过剩”阶段。

“再生水管网不配套是供水难的主要原因。”卢家群分析,再生水从地处大营街的玉溪市污水处理厂流出后,沿新西河路、杯湖路、国道213线一路向南,经高仓到达研和工业园区,仅能惠及再生水管道铺设到的区域。

为提高再生水利用率,我市计划建设东线和西线两条再生水输水管道,东线解决玉山城、红塔山、东近面山区域的绿化景观等用水需求,同时满足玉溪大河的景观补水需求;西线沿途解决红塔工业园区、高新区九龙片区等区域的工业补充用水需求。

“预计投入5000万元可以建成东西两线的再生水供水管网,一旦管网配套,可消耗更多的再生水,也意味着能节约更多的优质原水,从而做到优水优用、低水低用。”卢家群介绍,由于缺乏专项建设资金,再生水管网建设项目一直滞后,目前寄望于末端用户付费,鼓励企业投资建设配套管网。

对用水单位而言,使用再生水可以大幅节约用水成本。以绿化用水为例,目前绿化用水是二类水的收费标准,每立方米水价为4.7元。如果小区绿化使用再生水,每立方米的水费可降至1.5元,节省3.2元。以目前可供的日均3万立方米再生水计算,如再生水全部供出,用户日均可节约用水成本9.6万元,年节约水费3504万元。

再生水利用率有待提高

“一方面是水资源紧缺,一方面是处理过的达标清水白白流走,看着心疼啊。”邢从文介绍,红塔区不少地方的农民不栽水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水,且玉溪的再生水利用工作起步较晚、规划滞后,在工业园区和城市地下管廊建设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没有同步考虑再生水供水管道,历史欠账较大。

玉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9日,玉溪市污水处理厂日均处理污水10.5万立方米,但供出的再生水仅有1.52万立方米,再生水利用率仅为14.4%。而毗邻的昆明市,2020年集中式再生水利用量达3.5亿立方米,利用率近60%。多名受访者一致认为,作为重度缺水地区,玉溪要在“十四五”末达到25%的利用目标,必须加强再生水利用规划,加快再生水管网建设,才能提高再生水利用率。

“再生水利用,企业是重点。”黄文清分析,再生水管网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的资金很多,作为涉及民生的微利行业,企业要通过投、融、建、管、营来收回投资,供水就要具有规模效应。规模越大,越有利于降低供水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用户也能减轻负担。因此,对现有城市建成区马路再进行开挖铺设再生水管网,将再生水引入家庭用于冲厕、洗车是不现实的。目前,再生水的供水管网建设更倾向于区域性配置,重点供给工业园区和城市绿化、生态河道补水等。

实际上,随着近年来玉溪节水型城市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节水宣传普遍开展,工业企业均开展工业用水重复利用,很多用水大户自建了节约用水管理系统,主动更换了节水器具,不少区域积极开展节水企业(单位)和小区建设,市民的节水意识普遍增强,积极主动将节水融入日常生活。

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作为二孩家庭,加上帮忙带孩子的两位老人,家里的常住人口达6人,几乎每天都会开动洗衣机。面对阶梯水价,王女士家把淘米水用来浇花,洗菜水用来拖地,洗衣服的水用来洗拖把,漂衣服的最后一道清水用于循环洗,家里还长期用两只桶储水冲厕所。“我们家的水也实现了资源化循环利用,不少环节用了自制的‘中水’。”王女士说。

针对再生水管网配套不足的实际,市委、市政府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再生水利用工作,计划启动实施城乡供排水一体化改革,建设供水、污水、再生水“三张网”,逐步完成污水、再生水管网建设和提升改造,实现污水应收尽收、再生水循环利用。

近期,玉溪高新区与玉溪市供排水有限公司正在洽谈合作,共建东片区再生水管网,以满足辖区内工业企业和城市景观绿化用水。有业内人士呼吁,在今后的城市规划建设中,要将再生水输配管网纳入城市综合管廊规划,在推进地下管廊建设中预留再生水管位,与路网建设同步推进,将再生水利用的点状配置逐步向线状、网状转变。

有专家测算,如果将玉溪中心城区日均产生的10.5万立方米污水处理为洁净的再生水,再将这些水供应出去,一年下来,其水量相当于东风水库和飞井水库的总库容,可有效弥补水资源紧缺的短板。

“在缺水的背景下,再生水推广利用是一个好的契机,我相信未来可利用的地方很多,再生水循环利用大有可为。”黄文清信心满满地说。

短评

用好再生水,有效弥补水资源紧缺短板

□一言

在水资源日益紧缺的背景下,玉溪中心城区污水收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迈出新的步伐:截至5月9日,中心城区日均供出再生水1.52万立方米,这相当于日均节约了同等数量的饮用水。

污水资源化利用,是指污水经无害化处理达到特定水质标准,变成安全、有益的新资源,满足多种场景需求,具有数量稳定、水质可控、就地就便使用的优势。对优化供水结构、增加水资源供给、缓解供需矛盾、减少水污染、保障水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玉溪中心城区的水源地已不能满足城市供水需求,因此,全面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是给城市“解渴”最有效、最直接的做法。

提高再生水利用率,最大限度发挥再生水的功能,已经得到社会广泛认同和支持。从国家层面看,作为重度缺水地区,玉溪再生水利用要在“十四五”末达到利用率为25%的硬指标;从现实需求看,依赖外调清水才能满足供水需求的城市,亟待大幅提升再生水利用率。

近年来,一些缺水地区瞄准生态补水、工业水源补水、高品质工业直供水和市政杂用水等方向,大力开展再生水利用,以“再生水管道+工业供水管道+城市河网”联网联供为途径,打出水资源“输供组合拳”,擘画出焕然一新的城市水景图。尤其是在治理城市黑臭水体过程中,不少地方引入再生水,持续不断给河道补水,不但恢复了河道景观,增强了河道的自净能力,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还提升了城市的人居品质。实践证明,利用好再生水,能就地就近给城市“解渴”。

提高再生水利用率,要不断加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力度,提升再生水处理能力,提高再生水水质标准,加强再生水管网配套,利用政策和资金杠杆,鼓励引导全社会本着安全达标的原则,优先使用再生水,推动再生水广泛使用。

毋庸置疑,再生水利用兼顾了资源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再生水的推广运用,再生水需求将越来越大。节约就是创造,利用一份再生水,就会少用一份饮用水,多有一份水资源,增加一份发展能力和生存保障,期待更多的再生水被综合利用。

标签: 再生水循环链 生态补水 工业水源补水 再生水管道 工业供水管道 城市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