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锻造“自主研发创新”硬实力 集萃智造新品全面开花

时间:2022-06-10 14:49:26       来源:江苏经济报

在“机器换人”的大潮风口期,智能制造已成为制造型企业升级的一个必然趋势。跟随“智能”的脚步,不少研发制造型企业争相端出制造“大餐”,无数个人工智能产品被开发,无数个智能应用场景被挖掘。面对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深耕智能制造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江苏集萃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通过锻造“自主研发创新”硬实力,在智能制造赛道上全速前行,不仅突破关键技术,研制出的一批专、精、特、新产品,还收获了更多市场认可。目前,集萃智造申报专利和著作权约370项,研发协作机器人、无人车系列产品超13款,销往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并为超过100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以创新为驱动,智造新品全面开花

初夏的午后,江苏集萃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研发车间的景象与窗外的气温一样热火朝天。数十名工程师紧张地调试着新研发的产品,车间的一侧,工作中的协作机器人、消毒机器人、智能咖啡机器人、果蔬采摘机器人等正集中展示着这家创新型企业的最新技术成果。

作为这些机器人的主导开发者,集萃智造董事长骆敏舟对它们的优势了如指掌,他指着公司的“王牌产品”协作型机器人介绍,协作型机器人是一种新型的智能机器人,扫除了人机协作的障碍,让机器人彻底摆脱护栏的束缚,实现与人在生产、制造及服务上的协同作战,充分发挥机器人的效率及人类的智能,与人真正融合在一起工作。而与一般协作型机器人不同,集萃智造的产品,突破了以往协作机器人的一系列关键技术,自主研发了电机等核心部件,大大降低了物料成本,让利于中小企业,加快推进协作机器人在实际产线和生活中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制造与服务型企业的发展。

研发车间内,除了协作型机器人外,集萃智造推出的复合机器人也具备绝对的市场优势,研发团队攻克了电流检测系统和感知系统技术、自适应控制算法、动力学建模、安全碰撞检测算法、自然人机交互,人机共融环境下路径规划等关键技术,开发了高功率密度比的驱控一体化关节、永磁无刷力矩电机等关键核心零部件,有效解决了国内同类产品依靠进口的问题。

不仅如此,作为专业的智能机器人及其解决方案提供商,集萃智造自2016年成立后,坚持完全自主研发,还在智能制造的整厂规划业务,以及智能服务与特种机器人研发、销售、生产和产业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并提供标准化产品矩阵和一体化解决方案,满足不同行业复杂场景的多元化需求。

以市场为导向,学术成果加速落地

创新,是从无到有的勇气。探索,是披荆斩棘的信仰。

走进集萃智造的办公楼,墙上张贴的“创新是研究所真正的灵魂”标语格外醒目。对于集萃智造的创新发展,骆敏舟一直以来都有自己的理解。在他看来,创新的方式有很多,但不能只靠坐在实验室里拍脑袋设计,不能是纸上谈兵、墙上画花,而是需要解决实际问题。技术升级的最终目的是要满足市场发展和客户需求,用学术成果的落地应用推动行业进步。

目前,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兴起,机器人制造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且形成了涵盖硬件、软件的全产业链,但一些关键部件仍依赖进口,尤其是计算、视觉、语音和驱动四大关键技术,距离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为打破瓶颈,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集萃智造凭借着强大的研发实力,采用激光导航技术,配备内置传感器、相机和成熟的软件,作业过程中呈现出与人状态十分接近的“眼”“手”“脚”并用,执行传统机器人无法完成的高难度任务。同时,集萃智造还坚持以市场为主体进行创新,通过业务合作、产学研融合等合作方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有效解决了国内同类产品依靠进口的问题,且较国外产品有明显显著的性价比优势。

对于创新研发的产品,骆敏舟坦言:“集萃智造的多个产品体系中,底层逻辑都是相通的,内在都有关联性。”他以自主研发的复合机器人举例,在工业制造领域中,单一的固定工位的机器人很难实现全方位智能工厂的打造,为了更多降低成本,企业需要机器人“移动”起来,实现端对端设备的连接,通过复合机器人进行智慧物流的打通,同时促使从生产到物流整个工厂上下游实现一整套产业链软硬件组合。一直以来,机械臂与无人车是集萃智造强项,为此,集萃智造推出由协作机器人与移动机器人组成的复合机器人,设计出系列的复合移动机器人系统,使机械结构与控制系统上手臂和移动底盘融为一体,充分释放了机器人在各个场景的应用潜力。

在培育创新点时,集萃智造研究所一方面大力研究开发自主智能制造装备与技术,另一方面也十分注重创新平台的建设。在以市场为导向的探索中,集萃智造育聚了160多位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或有多年开发与管理经验的核心团队,承担各级科技计划项目共计12项,建有江苏省智能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江苏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南京市智能机器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10余个省市级公共服务平台,获得国防创新特区以及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50余项科技项目,累计孵化46家企业。

用多条腿走路,孵化能力不断增强

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为16.84万台,占全球市场份额43.9%,已连续8年位居全球首位。2021年1-11月,工业机器人产量已突破33万台,同比增长49.0%。尽管机器人产业渐入佳境,但距离《“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目标仍有很大差距,还需进一步推陈出新。

行业推陈出新,企业首先要实现“多条腿走路”。工业机器人是公认的“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也是智能制造业最具代表性的装备。但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机器人逐步拓展至通用领域,走进人们日常生活当中,骆敏舟发觉探索“工业”+“商业”融合发展或许是个好的选择。

目标确定后,骆敏舟带领研发团队迅速深入家电、3C电子、新材料等行业,不断开拓智慧服务区、智慧农业、智慧餐饮、智慧医院等新应用,智能咖啡机器人、消毒机器人、果蔬采摘机器人、送餐机器人、配送机器人等智能服务机器人应运而生,并快速投入使用。

消毒、送餐、清扫……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集萃智造研发的众多搭载激光雷达和深度相机的机器人“战士”投身战场,在连云港医院、常州医院、江北新区管委会政务大厅等地助力疫情预警和防治。其开发的蔬采摘机器人采用智能相机实现果蔬的精准定位,结合柔性的手爪完成采摘动作,有效地提升了果蔬采摘的自动化程度,实现了协作机器人在新场景中的创新应用,有力推动了农业自动化、智能化的高质量发展。

当各式各样的机器人层出不穷,正在不同行业和场景加速应用落地时,骆敏舟再次试水智能医院领域,针对康复医生匮乏、康复医院不足、康复设备陈旧等系统性问题,集萃智造提出了智能康复一站式解决方案,通过设备、用户、机构互联互通,帮助机构实现康复装备智能化和康复服务标准化,带动了整个康复产业链水平的提升。正是凭借这些专、精、特、新产品,集萃智造的机器人成功敲开了国际大门,出口的产品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受到一致好评。

伴随着机器人产业的不断扩张,集萃智造的科技孵化能力不断增强,以“孵化器+”链接各类资源,搭建南京市级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以“持股孵化+产业基金+创业导师”模式,集聚智能制造领域高科技企业,培育创新型企业家。而集萃智造也有了新的发展目标,计划5年内完成IPO,目前正在与相关的投融资机构进行接洽。

标签: 康复医院 集萃智造 智能制造赛道全速前行 投融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