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争当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排头兵!云南“十四五”时期锁定6大任务

时间:2022-06-22 08:14:16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十四五”时期,我省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以争当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为统领,将努力实现绿美云南建设取得新成就、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达到新水平、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新改善、生态安全得到新巩固、生态文明制度实现新突破、生态价值观念实现新提升6方面主要目标。

这是今年5月份省委、省政府印发《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规划(2021年—2025年)》(以下简称《排头兵规划》),明确提出的5年奋斗总体目标。

6月21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在昆组织召开专场新闻发布会,详细解读《排头兵规划》重点内容及推进实施重点任务等。

会上,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兰骏向记者介绍,围绕上述总体目标,我省“十四五”时期锁定6大任务,全力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助力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新跨越。

争当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排头兵

围绕加快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利用,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争当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排头兵

围绕建立健全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严守环境质量底线,强化环境责任目标的硬约束。

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

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突出重点实施一批标志性战役,提升固废危废风险管控处置水平。

争当生物多样性保护排头兵

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持续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建立健全监管体系,推动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完善政策制度,营造全民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良好氛围,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再上新台阶,进一步彰显云南生物多样性优势。

争当生态安全体系建设排头兵

围绕全面构建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广泛推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提高生态系统质量。

强化生物安全保障,增强重点区域生态功能,增值生态资产,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保障国土生态安全。

争当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排头兵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切实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围绕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彰显云南特色的新时代生态文化。

培育生态道德和行为准则,进一步凝聚全社会共同支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力量,打牢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思想基础。

争当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排头兵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的现代化治理体系。

构建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建立健全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延伸阅读

“十三五”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

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崔岗在本次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自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提出“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战略定位以来,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锚定排头兵目标要求,推动中央决策部署在云南落地生根,切实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并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取得突出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

绿色发展底色更加鲜明。八大优势产业和世界一流“三张牌”彰显特色优势,绿色能源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全省可再生清洁能源发电装机达8830万千瓦,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42.2%,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发电量等指标全国领先,世界一流。2020年碳排放强度较2015年降低30.23%,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有机产品认证数量位列全国第三,绿色食品认证位列全国第七。“绿色”已成为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鲜明底色。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2020年,全省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8%;劣Ⅴ类水体比例下降为4%,九大高原湖泊劣Ⅴ类水体数量由2015年的4个减少到1个,完成33条黑臭水体整治;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分别达到81.2%和90%。

绿美云南建设全面开启。命名了36个“美丽县城”,授牌了27个“特色小镇”,建成3条美丽公路;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县12个、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6个,建成了一批省级生态文明县(市、区)、生态文明乡镇(街道);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县城)37个、省级85个,国家森林城市6个、国家森林乡村235个。

西南生态安全屏障逐步牢固。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生态安全体系,推进普达措国家公园试点建设,持续开展“森林云南”建设,全省森林面积(3.74亿亩)、覆盖率(65.04%)、蓄积量(20.67亿立方米)均居全国前列。颁布实施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性法规《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率先发布生物物种名录,率先实施极小种群物种保护行动,建成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累计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166个,全省90%的典型生态系统和85%的重要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云南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促进条例》及实施细则颁布施行;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增加到39个,建立生态转移支付制度;构建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编制完成了“三线一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累计完成135项改革任务,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四梁八柱”加快形成,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行稳致远。

标签: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排头兵 十四五时期 生态文明乡镇 绿美云南建设 美丽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