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势必将是一个国家和地方政府长期的重点工作。特别是对于欠发达地区和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市场主体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我省现实情况来看,截至2021年底,全国工商联在31个省(市、区)200余个城市开展了2021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问卷调查。在此次调查评价中,云南得分69.47分,低于全国平均分7.65分,排全国第21名,在西南6省(市、区)中排第四名,仅高于广西和西藏。从调查结果总体来看,云南在创新环境、政务环境方面表现相对较好,在要素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方面仍存在较大进步空间。
结合当前省委、省政府大抓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的迫切形势,更需要我们坚持“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力争3年实现全面提升并进入全国一流水平。
构建亲清政企关系
首先,构建亲清政企关系。成都提出了要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做到“有无熟人一个样、大小企业一个样、国有民营一个样、内资外资一个样、投前投后一个样”, 以市场主体获得感为重要评价标准,营造公平稳定发展环境,真正做到“办事不求人、办成事不找人”。
对照这几个“一个样”来看云南,地方越小越难做到,很多本地企业形象地说,云南是“招来女婿气走儿子”,这也就说在当前加大招商的力度的过程中,对于政策的供给也需要保证一致性,否则我们多年辛苦培养的本地企业也很有可能成为其他地区的外资。
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其次,提高政府服务水平。第一,重庆提到优化营商环境中政策环境要稳定可及,打造“7×24小时不打烊政府”,如果说政策稳定可及我们还有一定的距离的话,那“7×24小时不打烊政府”也就是加快“数字政府”的推进是我们在技术层面绝对能做到的。
第二,探索“虚拟海港”“虚拟空港”的通关贸易物流便利化程序,中老铁路的通车,意味着中国·西南国际物流港要发挥重要作用,玉溪和苏州有相似的地方,没有海港和空港优势,那么能够把苏州这样成熟的通关贸易物流便利化程序照搬过来或因地制宜的进行修改就变得很重要,需要我们去思考和衔接。
创新工作方法
再次,创新工作方法。重庆提出要探索“城市机会清单”,也就是政府要通过分类发布政府需求、政府供给能力、企业能力、企业协作需求“四张清单”,将过去给市场主体优惠转变为给机会,同时帮助企业找市场。
从“七普”数据来看,昆明在虹吸各州(市)的人口,重庆和成都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从历史来看,两地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他们之间的虹吸效应目前已转向相互合作的关系,那各州(市)和昆明之间的关系也应该这样,尽早全方位地打通两地间的行政审批壁垒,加快更多的企业自由流转生产要素,让更多的市场主体为州市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另外,重庆也提出了要探索建立营商环境观察员制度,也就是从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代表、市场主体代表、群众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中聘请若干人组成营商环境观察员,收集并及时反应市场主体和群众对营商环境的意见和呼声,维护其合法权益等,这点真的很重要,有了绿色通道就可以为市场主体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
我们都知道金融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力量,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春风雨露。如何为企业构筑良好的金融生态圈,是提升营商环境的重要课题之一。云南民企最迫不及待解决的就是资金问题,想扩厂和拓展省外市场,就需要大量资金,向金融机构贷款也做到能抵尽抵,信用贷追根溯源也是资产贷,银行审核贷款还有他们的一些评判标准,比如R&D的投入,也就是研发经济投入比,民生企业毛利率仅5%,也没必要和科技企业一样投那么多,所以这个指标就成了卡壳指标,呼吁能“一企一策”,解决实际问题。
今年以来,我省陆续出台了不少惠企纾困及支持产业发展政策,打出提升营商环境政策“组合拳”。所以,一定要树牢“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加快推动“云南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