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非遗购物节:不能曲高和寡 而是要“见物见生活”

时间:2022-07-05 08:53:07       来源:云南日报

从非遗相关周边产品呈现出来的冰火两重天状况来看,传承发展非遗文化不能曲高和寡,而是要“见人见物见生活”

近日,浙江省象山县青草巷特色街区举办的首届“非遗购物节”,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逛特色集市、尝美食、购非遗好物。购物节以“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为主题,不少体现象山地域特色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中华老字号等企业参与购物节,活动推荐物品涉及大众日常生活中的吃、穿、用等多个品类。

伴随着急剧的社会变迁,非遗、包括其周边产品在市场化、商品化进程中遭遇“冰火两重天”。有的走出国门,如四川中江“漂洋过海的面条”,有的非遗项目一度处境艰难,面临着“非遗后继无人”甚至“人走技失”的困境,如北京密云“轿子坊”乡村“乐队”陷入了“接不到活儿”的窘境……“非遗购物节”说到底,提供了一个非遗项目拥抱市场的机会,有助于非遗保护与传承。

竹根雕、船模、海盐、岑晁醋、传统糕点、特色点心,“非遗购物节”搭建了一个供需对接的桥梁。有些时候,消费者有想要购买非遗好物的需求,却找不到地方,寻觅不到心仪的产品;而对于非遗来说,有的手艺人明明有好手艺,却找不到价值实现的路径。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到一个开放的、流动的、分工的社会化体系之中,与传统的封闭的小农经济形态渐行渐远;手艺人技艺再高超、非遗物品再出众,也不能自弹自唱、孤芳自赏,而是要接受市场的大浪淘沙。

不论是举办“非遗购物节”,还是“非遗四代开网店”,抑或依托非遗项目打造特色旅游线路,在一个变革时代,非遗项目只有传承创新,才能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只有打好“非遗+旅游”“非遗+产业”“非遗+科技”“非遗+教育”等组合拳,只有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才会更有吸引力和竞争力。

在理性选择深入人心的当下,只有当非遗项目能够给手艺人足够的激励与回报,才会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中来;“制度补血”固然有一定作用,关键还是要让非遗项目积极对接市场需求、满足消费者需要。那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甚至勇立潮头的相关非遗产品,那些真正被消费者青睐的产品,其“成功密码”在于实现了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完美相遇”,让非遗项目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非遗购物节”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还具有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在物质生活逐渐丰盈的今天,消费者具有不同的消费文化和消费能力;非遗物品即使不能赢得所有消费者的青睐,也会遇见喜欢、认同非遗物品的消费者群体。既传承非遗项目的器物之美和精神之美,也与时俱进地赋予非遗项目更多“时代感”,只有真正做到守正创新,与时代同频共振,非遗项目才能赢得更多消费者。

从非遗相关周边产品呈现出来的冰火两重天状况来看,传承发展非遗文化不能曲高和寡,而是要“见人见物见生活”,和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用等实际需要息息相关。唯有把传统文化更好地嵌入现代生活,才能有效助力非遗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竞争力。

标签: 文化意义 非遗购物节 消费文化 浙江省象山县青草巷特色街区 商品化进程 非遗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