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关沱茶,因始创于茶马古道重镇云南下关而得名。它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下关沱茶制作技艺”制成。2011年3月,下关沱茶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120年来,下关沱茶手手相传,一步一步发展成为闻名海内外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大理一张底蕴丰厚、韵味绵长的文化名片。大理也因此成为“世界沱茶原产地”“中国沱茶之乡”。
近日,下关沱茶创制120周年庆典在大理州举行。活动现场,院士、非遗传承人等业内人士齐聚大理,共论百年沱茶品牌的传承与发展,以引领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关茶厂
云南茶行业标杆企业
1902年,大理喜洲商帮永昌祥商号在“姑娘团茶”(女儿茶)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创制定型成外形呈碗臼形的沱茶,行销川渝并驰名华夏,形成下关沱茶品牌,其制作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改革开放以来,下关茶厂成为云南茶行业标杆企业,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名列全省茶企第一。1998年,下关茶厂生产总量达6000多吨,其中沱茶产量达到3020吨,与1989年相比,翻了一番,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下关沱茶3次荣获“世界食品金冠奖”,三次荣获国家质量银质奖,累计荣获省部级以上大奖50余项,成为中国和云南茶叶品牌的经典代表。进入21世纪后,下关沱茶全面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大品牌宣传建设力度。目前,已在全国32个省份开设近1000家专卖店,产品出口18个国家和地区。下关沱茶集团公司在临沧、大理、普洱三州市认证了有机绿色食品基地50236亩,认证产品23个,认证产量2000吨,绿色食品生产产量名列全省第一。
在“云南绿色食品牌”战略中,下关沱茶2019年至2021年连续3年入选云南省“10大名茶”,共有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的“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6个。
下关沱茶集团公司总经理褚九云介绍,2021年是百年沱茶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新厂区集全国最大的普洱茶高原仓、云南最大的绿色食品茶叶加工基地、国家茶叶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中国(下关)沱茶研究院、下关沱茶馆等多位一体,初步实现了清洁化、绿色化、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的现代产业加工体系。
中国(下关)沱茶研究院
以大理品牌带动大理发展
《云南省“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将云南打造成为世界普洱茶之都、全球规模最大的茶树种质资源中心、中国有机茶第一省、民族生态茶旅融合示范区。到2025年,茶产业综合产值达2000亿元”。下关沱茶如何在云茶产业中发挥品牌影响力、带动云茶高质量发展?这正是刚刚揭牌的中国(下关)沱茶研究院所探究的问题。
6月28日,中国(下关)沱茶研究院揭牌仪式在大理举行。为讲好中国沱茶故事,充分挖掘、展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下关沱茶的品牌内涵,中国(下关)沱茶研究院落地大理市银桥镇灵泉大道下关沱茶集团银桥厂区,先期设立6个研究(工作)室,即院士工作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关沱茶制作技艺)研究室、高原仓普洱茶陈化研究室、普洱茶生产设备研究室、茶文化研究室、普洱茶生产技术研究室。
在中国(下关)沱茶研究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关沱茶制作技艺)研究室里,几名下关沱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正带领着访客体验沱茶制作,让每一位品茶者能通过触摸沱茶,体验大理文化、感知大理发展。下关沱茶与大理药业、大理矿泉、大理啤酒等大理品牌一起,大大提升了大理的知名度、美誉度。
院士说
以技术创新助推茶产业跨越升级
名片
刘仲华:中国工程院院士,茶学专家,长期从事茶叶加工理论与技术、茶叶深加工与资源利用、茶与健康、植物功能成分利用研究。
下关沱茶甚至云南茶,要想真正做到稳定可持续发展,要怎么做?
“并不是手工作业就高大上,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就被排斥,我们不仅要把非遗的精髓传承下来,还要用现代技术去改造和优化今天的茶叶加工技术和装备。”刘仲华说,没有机械化、标准化,就不会有规模化、品牌化。因此,包括大理茶在内的云茶要做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茶叶,就要把机械化加工从源头做起。
中国(下关)沱茶研究院成立后,他表示,研究院将通过技术创新,让非遗技艺与现代加工技术、装备相融合,助推茶产业跨越与升级。同时,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对普洱茶品质形成的机理和加工与储藏过程中物质转化的规律进行研究,寻找普洱茶生产、消费、收藏之间的动态平衡,并通过科普化的语言将云茶向全世界传播。
“科技让制茶变得更为精准和科学,使茶产品的品质得到提升。而茶文化的传播,将提升茶产品的影响力,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中国茶的魅力。”刘仲华说。
匠人说
坚守制茶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理念
名片
李家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关沱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沱茶揉制高级工匠(技师),“中国制茶大师”“云岭技能工匠”荣誉称号获得者。
“下关沱茶就像是我的灵魂,代代相传、坚守匠心,在这里,我找到了工作的价值。”早已退休的李家兴是“沱茶二代”,其父亲在茶厂工作了一辈子,其也在20岁时,受父亲鼓励进厂,成为一名揉茶工人,一干就是40多年。
生产一线是技艺保护和传承的核心,也是公司着重培养的传承队伍。“如今,我们的传承队伍结构越来越合理,已有300多人,我相信下关沱茶制作技艺一定能够守正创新、蓬勃发展。”李家兴说。
“我记得刚进厂时,沱茶是用木板凳压制。后来,随着公司的发展,制茶设备越来越先进,工作环境改善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产品质量提高了。流动的是人,变的是设备,不变的是核心工艺,一直坚守的是下关沱茶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发展理念。”李家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