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历史文化灿烂、自然风光优美、民族团结进步,是全国唯一拥有“三项世界遗产”桂冠的城市,也是让多少人魂牵梦萦和舍不得的诗和远方。8月3日,中共云南省委召开“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丽江专场发布会。多年来,“丽江”二字已从一个地理称谓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一个文化符号,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球人居环境优秀城市、最佳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等荣誉。第三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19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93.7亿元,年均增长7.8%。尤其是2019年,游客接待量突破5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较“十二五”末翻一番。今年暑期,丽江旅游业呈现出强劲复苏态势,7月份全市接待游客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2亿元。
下一步,丽江将全力建设成为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乡村振兴示范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力争“十四五”末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旅游总收入达到2000亿元以上。
打造红色丽江、多彩丽江
乡愁丽江、艺术丽江、创意丽江
《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提升“文化丽江”品牌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提出,重点打造“红色丽江、多彩丽江、乡愁丽江、艺术丽江、创意丽江”5个IP,着力建设“红色文化弘扬示范基地、民族文化传承示范基地、历史文化保护示范基地、文学艺术创作示范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示范基地”5个基地。
红色丽江:全面提升红色文化标识度,让红色文化融入城市基因。推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丽江段建设,新建“中国共产党丽江第一个党支部旧址”等一批红色纪念场馆,公布镜湖学会等一批革命遗址、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红色文艺精品话剧《桂梅老师》正在全国巡演,反响热烈。
多彩丽江:围绕纳西族东巴文化、摩梭文化、彝族毕摩文化、他留文化、普米族韩规文化等优秀民族文化资源,启动实施东巴文化研究专家库、纳西东巴医药古籍文献100卷翻译整理等一批文化工程,打造“三多节”“转山节”“阔时节”等一批民族特色节庆活动,设计推出“土司宴”“马帮菜”“他留情”等一批民族特色饮食,铸就丽江和谐包容及多元融合的文化底色。
乡愁丽江:立足丽江三项世界遗产桂冠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正着手修缮流官府衙、文庙、武庙等一批历史遗址,新建东巴文化博物馆、茶马古道文化博物馆等一批文博场馆,实施白沙古镇纳西族口弦调传习中心、摩梭小镇手织披肩传习中心等一批非遗传习基地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之魂。
艺术丽江:全力打造文学、美术、影视、音乐4张艺术新名片。今年以来,《十月》签约作家全球居住地、《小说月报》创作基地先后落户丽江,“爱在丽江·中国七夕情诗会”“时代风华·古城春秋——鲁奖作家写丽江”活动先后成功举办;中央美术学院倾力打造的丽江城市美展专属品牌——“‘神彩飞扬’·丽江写生双年展”反响热烈;电影《张桂梅》《与你共度的夏天》等一批影视剧开机在即;雪山音乐节20年后再回家,与你相约今年金秋国庆。
创意丽江:持续提升“创意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丽江古城长久性分会场功能,定期举办文创设计大赛;建设“雪山艺术小镇”“星托邦营地”“高君吉他艺术小镇”等一批文化创意空间;常态化举办“丽江拾贰精品剧本展”,大力发展沉浸式主题客栈、主题剧场、文旅游戏等文化新业态;研发创新升级旅拍产品,打造束河古镇哈里谷旅拍摄影基地;启动手工技艺再造工程,擦亮百岁坊、丽永瓷等老字号品牌,打造具有时代感的良品美器。
丽江轨道交通1号线
11月开通试运行
这10年,丽江综合交通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其中,丽江到香格里拉铁路今年底即将建成通车,丽江将从终点站逐步成为枢纽站。连接丽江古城和玉龙雪山两个5A级景区的丽江城市综合轨道交通一期工程(以下简称“1号线”)将于今年11月开通试运行。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3号线、雪山观光火车项目将于今年年内、明年初开工建设。
据了解,1号线南起古城游客中心站,北至玉龙雪山站,线路全长20.465公里,设计最高时速70公里,串联了玉龙雪山游客中心、白沙古镇、玉水寨、东巴谷及甘海子服务区等主要旅游景区及客流集散点。目前1号线列车轨道已铺建完成,量身定制的全球首列全景观光山地旅游列车6月进场。1号线开通后,游客游览完丽江古城,在古城不远处的游客集散中心便可乘坐观光旅游列车进入玉龙雪山,全程仅需20分钟,一路饱览丽江的荒漠平滩、灌木草甸、崖壁山谷和山地松林等立体景色,体验感较为丰富。
到2024年底,丽江中心城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力争超过100公里。
下一步,全力推进丽江在建的4E机场改扩建项目建设,力争2023年底建设完成,国内外通航城市达120个以上,其中国外通航城市达20个以上,旅客吞吐量超过1100万人次以上,实现72小时过境免签。加快大理丽江攀枝花铁路建设,实现3个小时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到达丽江,进入滇西地区。
加快丽江至攀枝花高速、西昌到香格里拉高速丽江段、四川稻城至丽江高速、丽江到维西高速等4条高速公路建设。待4条高速建成后,丽江高速公路里程将超过800公里。开工建设宁蒗至华坪至楚雄永仁高速、永胜片角至鹤庆金墩高速。建设“四好农村路”2500公里。实施30户以上自然村公路硬化4600公里,硬化率达70%,超全省平均水平。
丽江10年
社会经济八大变化
贫困面貌之变:全市17.9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玉龙、永胜、宁蒗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25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直过民族”(傈僳族)、人口较少民族(普米族)整族脱贫。
经济实力之变: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227.6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570.5亿元。永胜食用菌成为欧美国家热销产品,出口创汇占全市的50%;华坪■果种植面积达42万亩,居云南第一、全国第三;宁蒗马铃薯种薯带动9000多个贫困户脱贫致富。
旅游转型之变:呵护了“处处是美景、游客舍不得”的品牌形象。东巴谷、物与岚等一批半山酒店建成运营,泸沽湖、老君山黎明景区、拉市海等一批世界级精品旅游产品正加速创建,“文化院落”“城市书房”“沉浸式旅游+剧本游戏”等全新业态层出不穷。
基础设施之变: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增加到421公里,实现“县县高速、乡乡油路、村村硬化、组组通达”。
生态宜居之变:抬头蓝天白云雪山、低头绿水青山田园。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6年保持100%,位列全国、全省前列,泸沽湖保持Ⅰ类水质、入选生态环境部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森林覆盖率提升到72.14%,森林蓄积量达1.26亿立方米;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正在积极打造花园城市、美丽县城、美丽乡村。
示范创建之变:全市先后创建国家级、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42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41个,今年1月丽江成功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民生事业之变: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2年分别增长了2.21倍和2.59倍,年均增速10%和11.2%。全市人均寿命提高到75.03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自2020年2月以来连续30个月,没有出现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
作风效能之变:涌现出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同志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典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