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丽江市各族儿女团结一心、砥砺奋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全市上下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经过10年发展,丽江产业更加强劲、支撑更加坚实、环境更加宜居、活力更加迸发、人民更加幸福、保障更加有力。
在8月3日举行的“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丽江专场上,丽江市委书记浦虹,用“八个变”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丽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十年来,丽江市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所有问题的总钥匙,谱写了“经济总量翻番、产业加速转型”的跨越发展新篇章。
全面小康一个不少
曾经的丽江,是云南省贫困程度较深的州市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丽江市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尽锐出战、精准发力,全市17.9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玉龙、永胜、宁蒗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25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直过民族”(傈僳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普米族)整族脱贫,成功兑现了“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庄严承诺。
玉龙县县域贫困治理体系和宁蒗县易地扶贫搬迁,成为全国脱贫攻坚典型案例。
“曾经的丽江贫困地区,已实现旧貌换新颜,群众出行难、上学难、看病难、用电难等问题得到解决,实现了收入更高、住房更好、保障更实、环境更美、发展更快、组织更强的历史巨变。”浦虹说。
产业发展加速转型
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丽江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227.6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570.5亿元,总量实现翻番,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特别是“十三五”以来,丽江市经济总量以年均8%的增速,连续突破300亿元、400亿元和500亿元大关。
十年来,丽江市充分利用金沙江中游水电优势,成功引进西安隆基单晶硅棒、河南宝丰高纯石墨等项目。2021年,全市清洁能源产业产值同比增长47.5%,清洁能源产业成为新的增长极。
十年来,丽江市积极探索氢能城市建设的丽江模式,开展绿氢制备、储运、应用,积极打造全省“新能源+绿氢”、氢能应用试点城市,建设“绿氢丽江”。
十年来,丽江市全面实施金沙江绿色经济带建设,着力培育壮大高原特色农产业。古城高山花卉畅销“北上广”,覆盖全国大中城市;玉龙道地中药材总产值突破40亿元,“云药之乡”实至名归;永胜食用菌成为欧美国家热销产品,出口创汇占全市的50%,小蘑菇长成大产业;华坪芒果种植面积达42万亩,居云南第一、全国第三;宁蒗马铃薯种薯带动当地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旅游业态不断创新
作为国际性旅游知名目的地,丽江历来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是丽江旅游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创新业态、重塑品牌、优化服务的十年。
十年来,丽江市大力培育“旅游+体育”“文化+旅游”等“旅游+”“+旅游”新业态新产品,东巴谷、物与岚等一批半山酒店建成运营,泸沽湖、老君山黎明景区、拉市海等一批世界级精品旅游产品正加速创建,“文化院落”“城市书房”“沉浸式旅游+剧本游戏”等全新业态层出不穷。
此外,丽江市深入推进“一部手机游云南”建设,“智慧旅游”成为全省标杆,古城区、玉龙县成功创建云南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
2019年,丽江全市游客接待量突破5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游客人均消费位列全省第一。
交通建设突飞猛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丽江市全面打响以综合交通为重点的“五网”建设大会战,交通建设突飞猛进,综合交通实现历史性跨越发展。
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增加到421公里,实现了“县县高速、乡乡油路、村村硬化、组组通达”。
大丽铁路完成提速改造,丽江成功步入“动车时代”。
丽江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稳步推进,宁蒗泸沽湖机场通航能力持续提升,有力助推了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
腊姑河水库、程海应急补水工程等一批水利项目建成使用,滇中引水工程丽江段全线开工,金沙江中游库区航运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中缅天然气丽江支线通气投产。
全省第一个5G实验基站在丽江开通,丽江率先步入了5G时代。
居民收入大幅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丽江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2年分别增长了2.21倍和2.59倍,年均增速达10%和11.2%,高于经济增速。
这十年,丽江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出台《丽江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二十条措施》,职教园区建设加快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18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27个百分点。
这十年,丽江市加快医疗补短板步伐,丽江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县级综合医院全部达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标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达标率均达到100%,全市人均寿命提高到75.03岁。
这十年,丽江市着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稳步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保持在全省较低水平,“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
如今的丽江,正锚定省委、省政府明确的“建设成为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乡村振兴示范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新定位,团结一心、奋力而为,力争“十四五”末地区生产总值总量达到1000亿元以上、旅游总收入达2000亿元以上,为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