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云南花卉新品种数量全国第一 其中品种创新性领跑全国

时间:2022-08-29 08:20:08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鲜花王国”的美誉对云南来说似乎并不会过时。多样的气候条件,不仅让云南成为山茶、高山杜鹃及许多野生种花卉的分布中心,也成为了世界级的鲜花市场。

作为世界三大花卉生产适宜区之一,云南正在激活花卉资源活力,打造花卉千亿产业链。2021年,全省花卉产业种植面积达192.43万亩,花卉总产值1034.27亿元,鲜切花生产面积、产量和出口额已连续27年位列全国第一。

从一朵花的种苗培育到市场集散,最终来到消费者桌上,花卉产业链的“第一环”是品种研发。经过10多年的坚守和发展,云南花卉新品种研发逐渐从“跟跑”变为“并跑”,并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成为引领国内花卉产业新需求的创新力量。

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以下简称“花卉研究所”)党委书记浦恩达介绍,目前云南自主花卉新品种数量全国第一,品种创新性领跑全国,已有一批本土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在欧盟、日本获得授权保护并推广应用,成为我国首批在发达国家申请保护的花卉新品种,有效打破国外品种长期垄断局面。

“跟跑”困境中的追赶步伐

云南鲜花种植历史悠久、品种多样,但在产业化转换过程中,因为关键要素发展滞后,经历了没有话语权的“尴尬期”,这个关键要素就是新品种研发。

20世纪80年代,斗南花市集散的鲜切花中大部分种球、种苗过度依赖进口,花卉品种单一、品质不稳、病害严重,5%至10%的销售额要作为专利费进入国外公司的“口袋”,研发和市场“两头在外”。

相比国外顶尖花卉公司超过百年时间的资源积累和市场化运作模式,国内研发主体既缺乏要素和技术,又没有规模化种植和营销推广手段,市场长期被国外更新迭代迅速的新品种挤压。

如何摆脱“跟跑”的困境,改变作为“无头无尾”中间平台的尴尬局面,实现育种研发的自立自强?

花卉研究所副所长邱显钦介绍,云南花卉育种研发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生产国外的种苗,从国外引进新品种后,花卉研究所科技人员按照不同花卉种类对应不同克隆配方进行摸索,生产出的种苗品质和销量都很好,但是没有解决根本性的新品种研发问题;第二阶段,花卉研究所更加重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的重要性,引进了许多高层次研究人员,从单纯“引种”到“引智”,追随国外先进的育种技术攻坚克难;到了第三阶段,花卉研究所不仅持续突破技术难关实现独立创新,也在绿色栽培、规范行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做出尝试和贡献。

近年来,花卉研究所在努力进行自主知识产权品种选育及国外新品种引入方面,也得到了相关政策的支持。花卉育种项目补助、花卉种苗进口扶持等举措,助力花卉研究逐渐跟上国外业界发展步伐。

相关数据显示,到2021年,云南获得授权的自主培育新品种已近500个,引进推广新品种800余个,自主培育和引进推广数量居全国第一。

在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昆明斗南花卉市场,从清晨到傍晚,客商游人络绎不绝,游客们都说:“没有人能空着手从斗南出来。”

今年7月,云南斗南花卉产业集团与武汉国际贸易城集团达成共同建设华中斗南花卉城的协议,计划合力打造华中最大花卉市场,“云花”将随之进一步深耕全国市场。

育种“破局”的研发力量

一朵花从培育到问世需要走多少步?

“一般每一朵花都是这样,首先要进行花种的资源评价,包括观赏性状、抗病性、产量等综合要素;之后是杂交育种,在这期间可能会遇到不结实、成苗率不高的问题,这就需要通过分子标记辅助技术等手段提高育种率。新品种出来了,还需要在田间进行3年至5年的种植测试,测试新品种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之后才能到相关部门申请新品种申报授权,有了授权证书才能实现大面积推广种植,这个过程一般需要2年至3年。”邱显钦介绍,花卉育种是一个漫长而且复杂的过程,需要时间去积累和突破。

自2012年以来,花卉研究所构建起以支撑花卉产业链关键技术为核心的协同创新体系,取得一系列突破性创新成果,品种、技术、标准的数量及推广应用居全国第一,逐渐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鲜切花育种技术体系。

10年来,花卉研究所自主研发花卉新品种达430个,其中申报国家级新品种221个,获国家授权119个,着重解决了花卉种业“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难题;与企业协同创新选育的月季新品种“金辉”“翡翠”成为拍卖价最高的品种,年收取专利费上百万元,打破了国外品种长期垄断状态;选育的中国红色系“素季”月季新品种,已蜚声东南亚。

国家观赏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花卉研究所的高水平花卉研发平台。据介绍,去年研究团队选育了高山杜鹃、山茶、滇丁香等一批“从0到1”的花卉新种类和新品种,并实现产业化、规模化推广应用,逐步实现花卉种业自立自强。

我国地方特色花卉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是研究中心重点工作之一。高山杜鹃、兰花、山茶、滇丁香等,都是我省具有资源禀赋的特色花卉,去年,研究团队通过对高山杜鹃休眠解除过程中的相关核心基因进行深度挖掘,研发高山杜鹃周年开花关键技术,目前花期调控技术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如每年12月至次年2月绽放的“年宵花”,9月至11月的“国庆花”,6月至8月的“夏季花”,运用了不同阶段的花期调控技术,让高山杜鹃周年开花成为现实。

除了高山杜鹃,花卉研究所还围绕云南种质资源优势品种,如云南山茶、云南特色兰花,展开了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建立起一套适宜云南特色花卉的自主研发创新技术体系,激活新的增长力量。

此外,研究中心还构建了低纬高原花卉优质高效栽培模式,创造了鲜切花和盆花单位面积产量、产值的全国最高纪录。

连接市场的创新平台

育种研发的脚步跟上了,品质和技术方面不断跟进创新,接下来要如何把新品种推向市场,增加占有率和渗透率?

花卉研究所所长张颢介绍,目前花卉研究所与企业的合作模式,除了提供新品种选育、栽培等方面技术服务和新品种的直接转让两方面,重要的是与企业合作成立新型研发主体,这也是目前倡导和发展的方向。

产学研融合的新型研发主体中,花卉研究所提供技术服务支撑,企业提供资金和市场支持。这样一来,既满足了企业的科技研发需要,又弥补了研究机构市场推广能力薄弱的问题,在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与市场之间搭建起信息和资源流通的平台。

今年7月,花卉研究所与云南花之语花业有限公司在昆明梁王山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用3年时间,在梁王山核心区建成集新品种测试、生态庄园产品展销、花卉科普宣教、乡村振兴融合示范于一体的精品月季玫瑰种质资源创新圃。花卉研究所将在品种研发、生产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研发项目合作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科技支撑,双方共同推动云南乃至全国玫瑰生态庄园产业高质量发展。

去年,国家观赏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还与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云南吉成园林股份公司等相关花卉研发企业共建产学研创新联合体,从本土花卉资源入手,以产业为导向,启动“百种新花卉”开发计划。

产学研的推进离不开政策支持。“十四五”开局,国家观赏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云南省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支持和财政资金支持,带动企业研发投入达1.1亿元;建成国际一流的“1+N”开放共享平台,在斗南建成全球花卉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集成研究与展示平台,建成3000平方米的国家观赏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因编辑实验室及2000平方米的花卉实践培训基地。

在布局全国与服务产业链完善升级方面,国家观赏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以“观赏园艺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为核心创新创业生态链,入驻国内外头部企业50余家,加快了中心成果转化落地和服务能力提升。

在昆明举办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期间,花卉研究所与企业合作,利用植物雕塑及花镜等形式扮靓了昆明都市,展示出我国丰富的花卉植物生物多样性,也彰显了“植物王国”“世界花园”的生态文明形象。

标签: 云南花卉新品种数量 生物多样性公约 观赏园艺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 开放共享平台 鲜花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