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伉偭小镇:安居之后如何乐业?

时间:2022-10-13 09:07:51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深秋时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水河口岸仍然酷热难消。入夜后的“国门小区”伉偭小镇开始热闹起来,穿着不同民族服饰的青年男女带着孩子嬉戏,老人抬出圆凳边做手工活边拉起了家常……

伉偭小镇地处金河和勐拉河交汇处,距离金水河口岸仅2.4公里,是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最大的移民搬迁社区。来自铜厂乡、沙依坡乡、大寨乡、金河镇、金水河镇、老勐镇、营盘乡、金平农场三队的400余户2000余名群众居住在这里,组成了一个苗、瑶、傣、汉等多民族融合聚居的大家庭。

“虽然社区居民来自不同乡镇、不同民族,但从来没有发生过邻里纠纷,大家都很团结,就像是一家人一样。”伉偭小镇社区党总支书记白文明说,不论是谁家里有事情,邻居都会帮忙,逢年过节哪家做好吃的,也会喊其他民族兄弟喝上一杯,大伙相处得非常融洽。

崭新的楼房掩映在绿水青山之中,笔直干净的道路进村入户,饭店、药店、超市、幼儿园等“医、养、教、学”保障设施一应俱全……伉偭小镇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让本地居民生产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也构建了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和谐家园。

原来住在铜厂乡松林坡下寨的钱付宽一家,是第一批搬到伉偭小镇的住户。对于如今的生活,他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感谢党委、政府帮我们建好房子,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居住条件,住在这里就和住在城里一样,别提多舒心了。”

在搬迁初期,伉偭小镇建立了“党群之家”,提供“一站式”服务,为搬迁群众及时解决办理落户、边民证、转移就业、子女就学、群众就医等“急难愁盼”问题,以实际行动践行“党支部一面旗,党员一盏灯”的诺言。

安居之后,如何乐业?伉偭小镇定期举办刺绣、制衣、割胶等培训,建立就业服务站精准推送务工岗位,每年实现县外转移就业600人以上。依托金水河口岸资源优势,有组织引导搬迁群众参与边民互市,实现靠边务工增收。针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的搬迁群众,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建立制衣厂、电子厂等扶贫车间,就近吸纳就业,“上楼进家、下楼进厂”成为搬迁安置点典范。

依托金平战史馆、“英雄十姊妹”民兵史馆等红色教育基地,伉偭小镇经常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中华民族一家亲”乡村大舞台等主题教育活动,为社区提升文化“软实力”。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各族青少年从小玩在一起、学在一起、成长在一起,让学校教育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阵地。

“现在生活太好了,交通便利,而且有稳定的工作,孩子上学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从铜厂乡搬迁到伉偭小镇的居民钱文正说,对比以往要外出务工才能勉强维生的艰辛,如今作为边民生活越来越富足,越来越幸福。自己要更加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毗邻金水河国家级口岸,与越南隔河相望,伉偭小镇社区还承担着守护国门的任务。

“我在一线守边,你就在村里做好后勤保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伉偭小镇在社区民警的组织下组建了义务护村队,定期开展巡村、巡河、巡路、巡边工作。

伉偭小镇社区全面落实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机制,严格推行“十户联防”邻里守望模式,设立45个网格、设立社区警务室,安排社区安保,制定举报奖励等升级管控措施,共同构建抵边社区综合治理体系。

“我们不断强化社区居民的国家意识、国门意识、共同体意识,大家对‘镇守边关’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变‘要我守边’为‘我要守边’,全力筑牢强边固防的铜墙铁壁。”白文明表示,疫情终将散去,各民族共居共融的伉偭小镇明天也更加可期,未来将利用好得天独厚的抵边区位优势,以发展为先手,强化边境治理、社区治理互为补充,继续绘制宜居宜业的边疆民族小镇新画卷。

团结心语

从高山搬到河坝,从草房搬进砖房,伉偭小镇建新居、挪穷窝、聚人心、奔富路的蝶变,是当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为主线,将搬迁群众新居建设、产业发展、强边固防等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最生动写照。不断完善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实现了各族群众的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变迁,展现了边境线上的新画卷、新希望,也更加坚定了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和决心。

标签: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伉偭小镇 镇守边关 国家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