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后赋菊》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作品。让我们来看看《不后赋菊》表达了什么。
(资料图片)
1.古诗《不后赋菊》表达了作者实现宏大理想和抱负的热切愿望,也表达了作者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取胜的决心。从侧面也表达了诗人对科举失败的不情愿,也展现了诗人的英雄主义和高尚品格。
2.整首诗:等到秋来九月八日,我花开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都是金甲。
3.意思:秋九月重阳节来临时,菊花盛开,其他花瓣已经枯萎。整个长安城的天空充满了浓郁的香味,长安城到处都是金色盔甲般的菊花。
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不后赋菊》表达了什么的全部内容。
扩展阅读
唐朝末年,一个参加科举的考生在榜单中寻找自己的名字,可惜,没有找到,落榜。在不甘、压抑之下,他写下了这首传颂后世的《不第后赋菊》。
有一次,我教给学生黄巢的《题菊花》和《不第后赋菊》时,想到王近菊老师的名字,才倏忽明白她当时给我们写这两首诗的原因。
最后想到唐朝黄巢的《不第后赋菊》,虽然我说的和诗人吟诵的不是同一种,可它们有一个共用名——菊花。趁此机会来吟诵一下吧!:
这是黄巢的诗作《不第后赋菊》,每次读到这首诗,就会被诗歌中的壮志豪情所震撼,同时,在豪情中还有一种别样的阴戾意味,似乎预示着黄巢以后的极端行为。
可是据考证,这首诗,可能原创根本就不是黄巢。本人怎么说呢?因为这首耳熟能详的《咏菊》,它的全名叫做《不第后赋菊》,就是点名落榜之后写的。可是奇怪的是,在南宋之前,什么《新唐书》、《旧唐书》,所有史书没有一个字提过黄巢这么大的魔头参加过科举考试落地的事儿,你觉得这不奇怪?
这首诗是催户去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也就是现在的国考,但是考点在北京。结果呢,自然是没考上(如果考上了那不就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了么,咱们下期来说这首诗),搁过去话叫落第,跟黄巢似的,黄巢是不第后赋菊,他是赋美人。
3、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源辩百花杀。—黄巢《不第后赋菊》译文: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