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时评
唐福勇
(资料图)
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8部门近日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明确2025年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达到50个左右、在全国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等一系列目标。这也意味着,要加快从传统校企合作迈向产教融合。
事实上,传统意义上的校企合作模式在近几十年来一直存在,包括顶岗实习、企业冠名班、订单班等都是传统校企合作的基本方式,在一定时期和阶段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总体看,“校热企冷”现象依然普遍,产教脱节依旧常见。为破解产教融合难题、补齐产教短板,教育部等6部门在2018年年初出台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中首次提出“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培育理念。2019年4月,我国遴选认定了首批24家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试点。目前,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已经上升为我国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战略性举措。
从我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历史演变可以发现,当前,加快建设培育更多产教融合型企业有着现实的紧迫性,一是国际复杂的发展环境让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二是国内产业自身的转型升级需求逼迫企业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与此同时,产教融合带来的好处也越来越为社会所看到。
其一,通过产教融合,企业能够更加有效地获取最新的技术和市场动态,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创新能力,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产教融合也为企业提供了新的人才储备渠道,让企业能够更好地吸引和培养优秀的人才。
其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技术的发展,企业需要不断地进行转型升级适应市场变化,而产业界和教育界的合作可以为企业提供更为全面的技术和管理培训,帮助企业完成转型升级,并培养出更具有竞争力的人才。
其三,产教融合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通过产业界和教育界的合作,可以促进当地人才的培养,提升当地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进而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同时,产教融合也可以为当地政府提供更为全面的产业政策建议,帮助当地政府更好地规划和引导产业发展。这一点,从当前各地产业集群的不断兴起能窥见一斑。
总之,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政策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有效引导和充分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形成“先行者先受益”的政策激励效应,把数以万计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打造成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市场主体。培育一大批产教融合型企业,恰恰可以解决好“创新动力从哪来”“创新科技成果到哪去”的问题,有助于解决传统产业人力供给过剩而新兴产业人才供给不足的结构性就业矛盾。
需要注意的是,在大规模的产教融合实践过程中,我们尤其要注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整体性提升产教融合的成效。比如要注意通过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达到破解产教脱节难题的现实需要。要重点解决学校人才培养规格与市场需求不吻合、学校科研内容与企业发展领域不吻合、企业参与办学的投入与收益不吻合等问题。更要在建设培育中进一步彰显企业的主体作用,为企业提供稳定的、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储备和技术研发积累。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相信成千上万的产教融合型企业遍布大江南北时,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会更为稳定,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