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科技部火炬中心传来好信息:济南高新区在2021年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中,由第13位上升至第10位,首次进入前十序列,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2021年新修订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五个一级指标,济南高新区在创新能力和创业活跃度方面排名第10,在绿色发展和宜居包容性方面排名第7,在结构优化和产业价值链及综合质效和持续创新力两个方面均排在第12位。”济南高新区发展改革与科技经济部统计办公室主任王娜介绍,科技部火炬中心在新指标体系设计中突出了知识产权、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创业质量、经济运行效率、产业竞争力、单位能耗与碳排放等定量指标,济南高新区用实实在在的发展打赢了这场攻坚战。
截至2021年底,省级研发机构总量累计突破270家,位居省市各区县及开发区首位;“中科系”落地济南的15家机构中有10家在济南高新区;辖区高新技术企业1629家,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1/10;国家级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达25家,在孵企业近2000家;2021年,经省科技厅公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超过2100家,同比2020年翻了一番……这就是济南高新区科创能力的成色。
全球首款“国密算法高抗冲突物联网安全芯片”投片量产;作为国内首次采用“天基互联网+遥感小卫星”模式的创新型遥感应用项目,齐鲁卫星一号和齐鲁卫星四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山东省互联网医保大健康服务平台落户,全国首张互联网医保结算单诞生……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济南高新区持续引项目、强产业、育生态,不断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等千亿级产业规模,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为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引擎。2021年,济南高新区GDP总量首次突破1500亿元大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48亿元,以全市3.1%的土地资源创造出13.2%的经济体量。
改革是济南高新区争先进位的关键一招。新一轮改革后,高新区进一步精兵简政,部门由原来的17个缩减为现在的9个,管委会人员减少了大约1/3,形成国家高新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三区叠加”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优势。改革后新组建的审批服务部,依靠“三区叠加”优势,成为高新区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的主引擎:全国首创“一箱双链”“即时审批”模式,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认可推广;“跨省通办”做法写入商务部发布的《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2021)》。
专程“打飞的”到深圳比亚迪总部对接,6天时间就完成了法定办理时限31天的审批流程,压缩时限达80%,为弗迪项目实现“四证连发”;为吉利整车等8个重点项目集中颁发分阶段施工许可证,省数字经济创新科技园项目通过分阶段施工许可提前6个月开工,预计可节省资金成本3000余万元……通过改革创新、优化服务,济南高新区市场主体的改革获得感显著增强。2021年全年,高新区新增市场主体2.9万户,同比增长13.4%,新增企业1.6万户,同比增长5%。
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济南高新区始终坚持的理念。“高新区围绕实现‘双碳’目标,率先编制完成《济南高新区绿色发展五年行动方案》,创建绿色发展示范园区;通过发挥高新区量子科技优势,成功研制颗粒物光量子雷达,建成全国首张光量子雷达大气监测网,在污染物检测、环保治霾等方面逐步实现产业化应用。”济南市委常委、副市长、济南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王宏志介绍,高新区还把低碳产业作为重点突破方向,通过聚焦产业绿色化,引进吉利新能源汽车等一批低碳制造企业,加速布局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系统”产业。
成绩鼓舞人心,前景催人奋进。王宏志表示,下一步,济南高新区将进一步发挥“三区叠加”优势,对标“十大创新”,促进科技创新、经济社会与绿色生态融合发展,努力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为省市高质量发展贡献高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