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界 >

壮乡山水入画来!文山壮剧《螺蛳姑娘》第三版精彩上演

时间:2022-08-09 08:54:36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8月2日晚,文山州壮剧团在原有基础上再度创新编创的大型壮剧《螺蛳姑娘》(第三版)在富宁县民族体育场精彩上演。

该剧是文山州壮剧团和富宁县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历经两个多月精心筹备和排练的匠心之作。剧目一经演出,立即引起强烈反响。

“壮乡山水入画来,歌海无处不飞花。”壮族人民酷爱听戏,文山壮乡孕育出了闻名遐迩的云南壮剧艺术。云南壮剧的根就在文山,是根植于文山壮族生活和民族文化之上的戏剧,是文山壮族人民创造的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剧种。

云南壮剧有富宁县壮剧、广南县沙戏和文山市乐西土戏3个分支。其中,最早的一支是富宁壮剧,形成于清代道光年间。到了清光绪年间,广南县沙戏、文山市乐西土戏也逐步形成。

文山州壮剧团团长黄祥介绍说,在富宁,一说到壮剧,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螺蛳姑娘》。《螺蛳姑娘》取材于流传在富宁县壮族群众的民间传说,全剧分《陇端相会》《喜结同心》《思美想美》《美丑斗智》《水淹群丑》5场戏,着力刻画了螺蛳姑娘与土司斗争过程中聪明机智的形象。《螺蛳姑娘》是富宁壮剧的代表剧目之一,其所表达的“真善美”“正义战胜邪恶”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一代代勤劳淳朴的壮族人民。

观看《螺蛳姑娘》,给人以震撼。它汇聚了丰富的民间文学、音乐、舞蹈和杂耍技艺,“唱念做打”之间,充分展示了壮剧独特的演出风格和经久回味的魅力。演出中,20余名演职人员精湛的演技、高潮迭起的剧情、炫目的灯光舞台、荡气回肠的音乐等,无不征服每一位观众,让人拍手叫好。

据了解,富宁壮剧主要集中在富宁县新华、归朝、剥隘、那能、洞波等10余个乡(镇),鼎盛时期,农村业余戏班就有130多个。剧目内容多取材于壮族民间故事或中国历史传说,传统剧目有《侬智高》《弄娅王》《螺蛳姑娘》《烈女救夫》《薛丁山征西》等。20世纪30年代,在红军帮助下,富宁县建立了以七村九弄为中心的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结合形势需要,创作了《农民为什么这样穷》《劳农会是农友之家》《红军战士打得好》《我们胜利了》等短小精干的革命剧目。

富宁壮剧是拥有“哎依呀”“哎的呶”“乖嗨咧”“依嗬嗨”4种声腔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过去,各种声腔独立成戏,即某一个戏班只演唱一种声腔,互不混用。1959年11月19日,富宁县成立县文工团,后于1961年在富宁县壮剧团的基础上升格成文山州壮剧团,4种声腔实现合流。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是生活的升华,最终又回归生活。随着岁月流转,以《螺蛳姑娘》为代表的云南壮剧艺术也不断地创新发展。黄祥介绍,在《螺蛳姑娘》(第三版)的编创中,文山州壮剧团按照守正创新的理念进行复排。在剧本方面,结合时代的审美观,将故事情节进行了调整、完善,增加了戏剧效果;在音乐方面,将“壮剧”和“坡芽情歌”进行了完美结合。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作为云南4个少数民族剧种之一的“壮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风格独特、经久不衰。2011年,“坡芽情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坡芽歌书被誉为“骆越族群原生态自创的图画文字”“壮乡儿女天籁欢歌的情爱密码”,以其温柔婉转、优美动听的歌声征服了国内外听众,斩获无数国际国内大奖。如今,这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螺蛳姑娘》(第三版)的编创中,碰撞出美妙的火花,达到了珠联璧合的效果。

为了保护、传承、创新、发扬好壮剧艺术,长期以来,富宁县十分重视文化人才的培养。2013年以来,该县共培育和辅导农村文艺队105支,帮助排练文艺节目200余个,举办文艺骨干培训班、广场舞培训班、山歌培训班、壮剧培训班等各类培训67期,培训学员5000余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省文化和旅游厅支持指导下,云南文化艺术中心、文山州文化和旅游局、富宁县委、县政府共同实施了2022年度文化人才服务支持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专项——富宁县壮剧传承保护专项培训班项目,项目围绕提升打造文山壮剧、坡芽歌书两个文化品牌,培训班为期一个月,贯彻“以创作搞培训,以培训促创作”的理念,采取“以剧带训、以训带育”模式,设置集中课堂授课、实践教学、表演展示、教学成果汇报等内容、环节,复排展演了大型传统经典壮剧《螺蛳姑娘》,让富宁人民群众享受了丰富的“文化大餐”,本次培训班培训方式创新,课程实效性、针对性强,深受学员们欢迎,成效明显。这也是省文化和旅游厅“文化人才专项”2022年度重点支持的少数民族剧种人才培养项目,旨在发挥人才作用,赋能民族剧种发展,让少数民族剧种在发展中得到保护,在保护中得到发展。

今年7月初,富宁县举办为期一个月的2022年度文化人才服务支持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专项培训班,邀请了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刘诗仁、云南资深壮族文化专家许六军、国家一级演员黄伟云、国家二级演奏员彭伟进行授课,为全县民间戏班文艺骨干、坡芽歌书合唱团成员等百名文化艺术工作人员“传经送宝”。富宁县希望通过大力开展培训,打造一支技艺精湛的传承人才梯队,为富宁壮剧乃至云南壮剧提供人才支撑。

标签: 文山壮剧 螺蛳姑娘 少数民族剧种壮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